策略研究:港股科技估值重估 还有多少空间?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2-25 13:15:40 评论:0

  回顾:港股市场上涨 ,医疗保健领涨近期港股交易线索:2025 年2 月17 日至21 日,恒指上涨3.79%,恒生科技上涨6.03%。行业表现上,电信服务领涨。驱动因素:1)AI 技术突破:国产AI 大模型DeepSeek 春节期间发布的大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Meta 等公司产品,这提振了市场对中国AI 技术自主可控的信心,带动港股科技股的估值修复。2)个股方面:阿里巴巴发布2025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良好的业绩以及增加对AI 资本开支的投入,直接推动了其股价上涨,也带动了相关板块的上涨,为港股市场的整体上涨贡献了力量。

      展望:港股从“红利牛”迈向“AI 牛”

      在“AI+”产业链爆发的背景下,港股正从“红利牛”迈向“AI 牛”。过去3 年,港股科技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受到了宏观环境的较大影响,一方面,走向行业成熟后的科技互联网的业绩随着国内经济预期波动,由成长股蜕变成价值股,期间估值中枢不断下移;另一方面,整体港股估值受短期海外流动性影响,美债利率和美元高企压制港股表现,因此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和红利的公司更受投资者青睐。随着AI 格局改变,拥有较多AI 应用和底层技术的港股科技公司或迎来产业生命周期的“第二春”,从价值股重新蜕变为成长股,业绩兑现或许需要一些时间,但估值的重构已经出现。

      焦点:中国科技股估值重估正当时,未来还有多少空间?

      DeepSeek 技术突破引发的AI 产业热潮呈现出区域分化特征,中国市场相关板块受提振明显,全球投资者持续参与中国科技估值重估行情。A 股、港股及中概股市场的AI 概念股受到DeepSeek 的利好刺激,整体呈现强势上涨态势。从行情爆发(2025 年1 月27 日)至2 月21日,三大市场与AI 相关的个股加总的净值曲线分别录得23.4%、27.0%和29.2%的涨幅但美股同期却呈现反向走势,美股相关AI 个股的净值曲线却逆势回调14.8%。

      在中国科技估值重估的趋势逐渐成为市场共识的背景下,港股情绪指标在短期处于高位。在策略框架中,短期看情绪,中期看估值,长期看产业趋势和业绩兑现,目前短期情绪较高以及长期产业趋势也较为清晰,但是关于中国科技的估值能重估到哪个位置是市场焦点。我们以两个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是对标美股科技龙头的估值体系,前提假设是全球资金认可中国科技公司的估值重构逻辑,其次是对比港股互联网在历史上较高的估值位置,除了对产业变化进行估值之外,还需要国内外宏观环境进一步支持。

      首先,我们按照对标美股科技龙头的方式来展望中国科技估值重估的空间,理论上目前港股科技仍有较大的修复空间。A 股市场市值排名前十的AI 相关个股的平均PE-TTM、PS-TTM、PEG 均超过美股市场市值排名前十的AI 相关个股的平均指标。而港股和中概股市场则显著低于美股市场,其中,港股中市值排名前十的AI 相关个股的PE-TTM(31.92x)、PS-TTM(3.13x)分别较美股存在96.8%、286.3%的理论上行空间,而PEG 差距为35.2%。

      其次,参考港股互联网在历史上较高的估值位置,重点关注港股科技能否重现2020~2021 年的牛市行情。在2021 年恒生指数估值曾攀升至近十年高位,而恒生科技的市盈率与市售率同样达到高点,主要受全球流动性宽松、中国经济复苏预期以及互联网等行业业绩修复驱动。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2、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戴清 日期:2025-02-2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