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专题报告: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期待北交所机构化进程加速
北交所投资者准入门槛与市场风险适配,个人门槛相对较高。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构建与沪深市场差异化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其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设计凸显风险适配原则。1)个人投资者门槛较高:需满足“50 万元资产+2 年投资经验”要求,且需通过知识测评,已开通科创板/新三板权限的投资者可豁免50 万资产和交易经验要求,直接开通北交所权限。2)机构投资者以合规性为核心:不设置资金门槛,但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及业务规则的规定。
北交所机构投资者日渐多元化,但整体占比仍较低。北交所合格投资者超760 万户(截至2024 年11 月),受流动性不足和标的规模较小的影响,机构化程度仍低于沪深两市。具体而言:1)公募基金稳步布局但占比有限:北交所公募基金产品类型逐渐丰富,从初期主题基金逐渐扩展至指数型、增强型基金。截至2025 年2 月,北交所共32 只公募基金,总规模约53 亿元。截至2024Q4,公募基金配置北交所市值为54 亿元,占公募全部A 股持仓市值比重为0.21%,环比2024Q3+0.10pct,同比2023Q4+0.07pct。公募基金偏好流动性较高的标的,持仓集中于电力设备(23%)、机械设备(12%)、美容护理(10%)、医药生物(10%)和基础化工(9%),细分赛道稀缺龙头企业如贝特瑞、锦波生物为重仓股。2)券商全链条参与,做市业务为亮点:“深改19 条”明确鼓励券商通过做市、研究、投行全链条服务中小企业,截至2025 年2 月,北交所做市商队伍扩容至21 家,有效改善北交所流动性和定价效率。3)私募为战配主力,活跃度领先:2024 年北交所IPO 战略配售中私募基金获配家数占比达31%,晨鸣资管、上海贝寅等机构位居前列。4)长期资金逐步渗透:保险资金通过战略配售布局半导体与高端制造等领域(如凯德石英、硅烷科技),社保基金于2024Q1 首次现身北交所绩优股锦波生物,外资通过QFII 等渠道参与(欧福蛋业外资控股)。
流动性改善叠加政策端推动,北交所机构化有望提速。流动性是交易所的血脉,是市场估值定价的重要因素,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作支撑。在“深改19 条”以来政策红利的驱动下,北交所流动性显著改善,平均市值自2023 年10 月和2024 年9 月后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从2023 年10 月的10 亿元升至2025 年2 月的25 亿元,30 亿元以上企业占比提升至17.8%;2025 年2 月,北交所日均成交金额增长至约311 亿元,日均换手率(8.70%)显著高于高于主板(3.41%)/创业板(6.28%)/科创板(3.60%)。2025 年1 月,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从资金扩容、考核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系统性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未来,随着产品创新与政策完善,北交所交易活跃度提高,机构配置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企业盈利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