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研报 银行:禁止“手工补息”影响测算

银行:禁止“手工补息”影响测算

行业研报 91

银行:禁止“手工补息”影响测算

  投资要点:

  央行禁止“手工补息”。4月8日央行通过自律定价机制发布的《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并且提及“即日起,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此前违规作出的补息承诺,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

  “手工补息”定义及特点:手工补息原本是银行对业务操作失误进行的勘误环节,即银行在存款计付利息过程中因特殊性、差异性计息需求,且在系统无法自动完成结息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专用补充计息交易进行手工计息处理。不过,随着揽储压力增加,手工补息逐渐成为变相利率补贴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手工补息操作多发生在大行,补息对象多为存款规模较大(应至少有数十亿存款规模)的企业或非银机构,期限多为活期,利率水平可以达到2%以上,远高于企业活期存款利率。

  定性判断:“手工补息”存款规模或较为普遍。2023年末,上市国股行平均对公活期存款成本率为1.18%,远高于0.2%的五大行及招行挂牌单位活期存款利率,对公存款定价“手工补息”情况可能较为普遍。

  定量测算:15家全国性银行手工补息存款规模或在17-19万亿之间。测算基于以下两点假设:①假设1:补息的企业“类活期”存款平均利率均为2%;对于未补息企业活期存款,假设国有行、股份行分别执行0.35%、0.45%的利率水平。②假设2:补息的企业“类活期”存款平均利率均为2%;对于未补息企业活期存款,假设国有行、股份行均执行0.25%的利率水平。静态测算结果显示:国股行手工补息对公存款规模或在17-19万亿之间,补息存款占全部企业活期存款的比例或在50%-53%之间。截至2023年末,15家全国性银行存款总额为168.73万亿,占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的比例为59.36%。

  企业活期存款何去何从?基于“类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安全性上需求,我们认为,对于大型央国企资金的保本性需求,资金可能流向现金管理类产品、短久期企业定期存款或结构性存款,对于财务管理要求相对宽松的其他企业存款,或部分流向固收类产品。

  投资建议:禁止“手工补息”,将会压缩企业资金空转套利空间,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率,缓解净息差压力,利好银行基本面。在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银行板块性价比凸显,高股息策略仍有阶段性机会,可关注建设银行。同时建议关注交易风格切换期,在长周期视角下,重点关注资产质量优异、资本内生可持续的招商银行,和业绩率先复苏,量价均占优的宁波银行。维持行业“同步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假设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测算结果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