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Ⅱ行业点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权责划分、退费标准有据可依
投资要点:
2024年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游戏公司、监护人的权责划分,重点解决了过往未成年人游戏大额充值后的退费难问题。
明确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限额,落实此前相关监管内容。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仅可在周五/六/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每日20-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相比之下,本次《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与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规定一致:未满8周岁禁止消费;8-16周岁单次充值不超过50元,每月限额200元;16-18周岁单次充值不超过100元,每月限额400元。
明确游戏公司、监护人的过错范围、担责比例,未成年人游戏大额充值后的退费标准有据可依。1)明确双方过错划分。游戏公司“过错”包括但不限于:未根据法律法规要求采取防沉迷措施、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监护人“过错”包括但不限于:放任未成年人长期或重复擅自消费等未履行监护责任的情形、未妥善保管支付账户信息、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措施、违反承诺等。2)明确双方担责比例。若游戏公司未履行未成年保护等相关责任,则承担100%责任;若游戏公司已履行相关责任,而监护人存在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等行为,则游戏公司一般仅需承担30%-70%责任,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若游戏公司或监护人重复出现多次或多种过错行为,则可能承担更高甚至100%责任。
其他方面,就流程管理、提示管理等做出规范。游戏公司应做好未成年人的消费流程管理,如针对其充值消费记录应保存不少于180天,同时应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绕过消费限制的合理技术手段。此外,游戏公司应做好提示管理,如在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的支付前设置明确的资费提示,支付完成后应保存消费记录、并提供相应的查询途径。涉及未成年人消费投诉和退费申请的,游戏公司应在游戏官网或游戏内显著标明联系和处理方式,并设置未成年人投诉和退费处置专道等。
整体而言,本次《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延续此前政策监管基调,并进行细化落实。我们认为,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限额规定、以及对于游戏公司、监护人的担责划分有助于进一步更好的落实保护未成年人等相关政策,同时减缓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维持行业“同步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风险;产品生命周期衰退;新游表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