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研报 科技行业调研:关注新能源车行业价格竞争与产业链降价,智能手机行业全年销量预期保持稳定

科技行业调研:关注新能源车行业价格竞争与产业链降价,智能手机行业全年销量预期保持稳定

行业研报 71

  在一季报之后,我们密集调研了多家大科技行业的公司,主要涉及新能源车和智能手机的产业链厂商。

  在4、5月份,从行业整体看,新能源车和智能手机供应链行业股价没有太大起伏。然而,具体公司股价波动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在5月,比亚迪电子(285.HK)和华虹半导体(1347.HK)的股价涨幅明显,理想汽车(LI.US/2015.HK)股价承受较大压力。

  在新能源车板块中,今年中国新能源车行业销量从1-2月春节期间的低位,快速恢复至3月的83万辆高位后,4-5月销量都保持在较高水位,趋势与去年的情况类似。目前,乘联会口径下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44%,依然维持上扬态势。

  在与车企、产业链的沟通中,我们感知到大家对于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趋势的判断变化较小。我们也维持今年对于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销量1,100万-1,200万辆的预期。

  在本次密集沟通中,我们发现市场比较关注两个方向:1)新能源车市场竞争烈度较高带来的后续降价压力;2)车企将价格压力往中上游零部件持续传递的压力。此外,市场对于理想汽车下调全年交付量指引对产业链的影响也较为关注。

  结合调研和分析,我们预期的情况是:

  到目前为止,车企端在老车型降价以及新车型价格冲击的手牌基本已打完,二季度持续高强度降价的可能性和空间均较为有限。车企对于下半年的新车型,尤其是面向大众市场品牌新车型,预期都比较有底气,而市场仍然需要基本面来提升估值预期。

  新能源车产业链降价或价格谈判已经在今年年初或将在当前阶段陆续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车企端维持毛利率的稳定。在实际销量没有大幅变化的情况下,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持续价格压力短期内较小。

  理想下调销量指引对于汽车零部件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市场想象中大。一方面,供应链的产能准备会基于车企出货量指引来进行预期调整,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另一方面,销量指引的调整也有可能带来价格调整。

  另外,面对当前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本土车企和上游供应链厂商也在积极寻求出海机遇,以期进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海外市场目前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有望成为当前局面的突破口之一。

  在手机供应链板块中,全球智能手机一季度出货量表现优异,同比增长12%,同比增速连续5个季度改善。我们在供应链沟通中也看到类似的情况。但是,我们同时看到几点差异:1)苹果iPhone的表现弱于安卓阵营的表现。结合去年四季度拉货情况的不同,苹果供应链在今年一季度手机拉货同比增速下滑达两位数,部分供应链下滑幅度达30%。这一表现比苹果财报中披露的同比10%的下滑幅度要大。2)海外市场表现优于中国市场表现。根据IDC,一季度,中国安卓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显著低于海外安卓出货量同比19%的增速。一季度iPhone中国出货量同比下滑7%,下滑幅度也大于海外同比5%的下滑。

  展望二季度,从苹果iPhone看,大多数供应链维持偏弱的拉货动能。部分一季度下滑幅度较大的供应商可以看到二季度iPhone的拉货动能环比改善。从全年看,供应链大体感受iPhone出货量可能持平,或同比略有压力。目前,市场对于明年新款iPhone可能推出较大改款存在预期,这有望拉动明年下半年新机型的出货动能。

  站在安卓阵营看,虽然一季度的出货量表现尤为突出,但是供应链对于今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期仍然维持低个位数增长的预期。这与我们智能手机行业更新报告中的预测大体保持一致。我们认为今年一季度可能是本轮智能手机行业从底部向上的相对峰值。虽然后续同比增速动能会减弱,但是依然在复苏和增长的趋势中。

  投资建议:从新能源车看,我们比较看重短期新车型成长动能以及长期的成长空间,建议投资人关注理想汽车(LI.US/2015.HK)、零跑汽车(9863.HK)。从消费电子看,我们比较偏好有业务增量的厂商,建议投资人关注比亚迪电子(285.HK)、小米集团(1810.HK)、立讯精密(002475.CH)。

  投资风险:全球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半导体行业价格持续下行,库存消化速度慢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拖累业绩表现;市场恐慌情绪压制估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