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节能降碳方案对铜冶炼行业影响几何?
事件描述
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事件点评
方案为何提到了“严控铜冶炼新增产能”?
(1)短期来看,按照现货TC指数,冶炼企业或呈亏损状态。TC加工费已跌至历史低位,截至2024年5月24日,TC为-0.65美元/吨,TC价格维持个位数已近2个月。在目前硫酸价格下,现货冶炼亏损或近2000元/吨。由于冶炼厂长协占比较高(铜精矿长协加工费为80美元/吨),大型冶炼厂盈利尚可。
但市场对明年Benchmark谈判结果和年中的谈判预期均较为悲观,或低于冶炼厂的成本线(60美元/吨为中国冶炼厂盈亏平衡线),冶炼厂的盈利预计承压。
(2)中长期来看,TC低位或为常态,冶炼企业也或将面临原材料紧缺困境。
根据S&P,2024年-2026年全球铜矿产量分别同比+56/118/69万吨,而矿产冶炼产量分别+90/123/87万吨,对应矿端的供需缺口分别为-39/-44/-62万吨,TC加工费低位或将常态化。中国冶炼和铜矿供给地位不匹配,2022年中国冶炼企业的原料自给率为24%。根据SMM,中国铜粗炼产能2023-2025年CAGR预计为10%,远高于2014-2022年的5%。
历史上,铜冶炼产业是否受到政策限制?我们梳理了铜冶炼行业相关政策,发现支持类政策数量较多,但直接性规范类政策数量较少。
1)对铜冶炼新增产能:2005年-2007年发改委等部门为了解决冶炼无序增长、原料竞争等现状,对已建、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一手抓,例如针对已经备案的项目,规定了最低产能和矿山自给率等最低限制;强调严控铜冶炼等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2)对铜冶炼存量产能:在2010年之后的政策,主要对现有技术和设备提出要求,应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本次方案对铜冶炼行业的影响及展望。本次方案主要目标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方案中提到的3种解决方案,也是2022年11月发改委《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再强调。2020年年底,铜冶炼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产能约占40%(2025年目标为50%),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10%。我们认为,相比其他金属,铜在吨耗电量位于有色行业的底部、叠加铜冶炼企业主要以国央企和大型企业为主,本次方案更倾向于节能降碳,对铜供给端影响或有限。若后续针对铜行业的政策组合拳出台(例如国央企考核标准更聚焦利润等),或对铜供给端影响更为深远。
风险提示:1、全球铜矿供给释放超预期、中国政策实行力度超预期,对铜冶炼行业产能及利润产生影响;2、行业受到铜矿干扰率波动、冶炼厂超预期的减产行为等带来风险。3、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存在更新不及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