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研报 中国AMC行业:AMC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案例浅析

中国AMC行业:AMC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案例浅析

行业研报 84

  本报告分别从资金来源、不良资产剥离及处置方式两方面梳理总结了地方AMC参与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典型案例。中诚信国际认为,目前中小金融机构潜在风险仍较大,AMC逆周期金融救助与风险化解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凸显,业务发展空间扩大;AMC主要通过政府资金注入、金融产品工具解决收购不良资产资金问题,反委托清收成为主流不良处置方式,因而优化监管政策、给予AMC融资支持,同时当地政府予以资金、资源协调以及AMC之间加强协同合作方能更好发挥其风险化解功能。未来AMC仍需立足中小金融机构实际状况及自身综合实力,探索个性化的改革化险方案。

中国AMC行业:AMC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案例浅析

  要点

  随着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逐步暴露,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成为国家金融安全和地方金融稳定的重点,AMC凭借其牌照及风险化解的天然优势,成为政府化解金融风险的抓手。近年来监管政策要求AMC回归主责主业、着力引导AMC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AMC逆周期金融救助与风险化解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凸显,业务发展空间扩大。

  资本金注入的同时剥离不良资产,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补充资本并恢复其造血能力为AMC化解其风险的主要路径,但目前各家AMC并未形成统一模式,大多通过政府资金注入、金融产品工具解决AMC收购不良资产资金问题,而反委托模式则成为主流不良处置方式,AMC的深度参与有赖于当地司法环境、政府支持和自身处置能力提升,未来AMC需立足中小银行的实际状况,持续探索个性化的改革化险方案。

  在当期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逐步暴露的背景下,AMC凭借其牌照优势及不良处置能力,是参与中小金融机构化解风险的主力之一,AMC参与此类业务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AMC凭借其属地优势,对不良资产包底层资产质量及区域潜在投资人较为了解,一定程度上能整合资源,进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更高效化解存量不良风险;二是持牌AMC由于其职能和使命与政府此项任务高度相关,亦成为政府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也能在资金注入、资源倾斜及政策方面获得政府的有力支持;三是资产管理公司人员大多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不良资产处置经验,能以“轻资产”的形式为高风险金融机构提供一揽子风险化解服务方案,协助其化解风险的同时,完善公司治理并提升运营能力。但由于AMC资本实力有限,地方AMC亦面临融资渠道受限等问题,因此优化监管政策、给予AMC融资支持,当地政府予以资金、资源协调以及AMC之间加强协同合作方能更好地承担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功能,实现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AMC的三方共赢。

  主要关注因素

  中小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影响下,不良贷款率上行,风险事件频发,为以不良风险化解为主业的AMC提供了业务机会,本文以AMC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为切入点,通过监管政策和代表性案例梳理,分析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的必要性、参与模式及主要难点,进而得出结论。

  随着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逐步暴露,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成为国家金融安全和地方金融稳定的重点,地方AMC由于属地特性和稀缺牌照,亦成为政府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监管政策着力引导AMC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AMC逆周期金融救助与风险化解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凸显,业务发展空间扩大。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3.2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3%。26家上市中小银行1中,相当一部分不良率超过平均水平。其中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等不良率均超过了2%。中小银行不良率上升导致计提减值准备增加,净利润低走。2024年,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对4,36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其中高风险银行数量达到337家(总资产合计为6.63万亿元)且均为中小银行,包括14家城商行、191家农村金融机构和132家村镇银行,主要分布于东三省、甘肃、内蒙古、河南、山西等地区。中小银行在中国银行业数量占比超过了九成,不良率较高的中小银行大多分布在区域中西部地区。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数量众多,基础较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偏弱,能够承担损失的自有资金较少。近年来随着经济走弱,部分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积累了一定的风险。

中诚信国际 刘洁,刘鸿雨,龚天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