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事件点评:暂停转融券与限制量化,市场稳定性预期提升
事件:
7月10日,为切实回应投资者关切,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充分评估当前市场情况,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同时,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实施。
7月10日,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推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降频降速,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研究明确对高频量化交易额外收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以“增本”促“降速”。
点评:
转融券业务暂停后做空力量受限,市场稳定性和做多力量有望逐步恢复。新规定出台后,一是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转融券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项机制,在正常市场运行中有利于提升流动性,但近期市场行情表现弱势,日均成交额徘徊在6000亿元左右,此时暂停转融券业务,有助于削弱做空力量,从而稳定市场情绪,防止市场出现过度下跌;二是规定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存量转融券合约需通过买入标的证券了结,该规定有利于促进做空力量转向成为做多力量,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三是提升融券保证金比例,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对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更是上调至120%,该规定将增加参与融券业务的资金压力和资金成本,从而降低市场的做空动力,减少投资者的杠杆比例,降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四是对证券公司信用业务影响较少,截至7月9日,市场两融余额合计14641.98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4323.60亿元,融券余额318.38亿元,融券余额占比仅2.17%,暂停转融券业务和增加普通融券保证金规定出台后预期进一步降低融券余额,但对证券公司信用业务收入影响较少。
高频量化交易被“增本”和“降速”,市场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针对高频量化交易频频被投资者诟病的问题,证监会表态将明确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安排,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研究明确对高频量化交易额外收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以“增本”促“降速”。预期相关规定后续将落地,有望限制高频量化交易,降低程序化交易消极影响,维护市场交易公平,防止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彰显了证监会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决心,预期对市场情绪具有促进作用。
投资策略:本次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融券和转融券业务监管,并预计提升高频量化交易成本,结合前期一系列逆周期调节下的活跃资本市场和提振投资者信心措施,显示了监管层切实聆听投资者诉求和呵护市场稳定性的决心,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证券行业有望受益于交投活跃度回升,维持对证券行业的“标配”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及利率波动风险;股基成交额大幅萎缩导致经纪业务收入下降;市场大幅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大;资本市场改革进展不及预期;公司治理机制变动风险;信用违约风险;行业监管趋严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