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研报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放射性药物鼓励及规范政策不断,关注核药行业发展机遇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放射性药物鼓励及规范政策不断,关注核药行业发展机遇

行业研报 72

  行业观点

  放射性药物鼓励及规范政策不断, 关注核药行业发展机遇。

生物医药行业周报:放射性药物鼓励及规范政策不断,关注核药行业发展机遇

  2024年7月10日, 国家药监局特药检查中心公开征求《放射性药品生产检查指南》 意见, 旨在加强放射性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 指导检查员开展放射性药品生产环节现场检查工作。

  该《指南》 详细拆解了小容量注射剂、 植入剂、 口服溶液剂等5种放射性药物剂型的生产工艺, 并从厂房设施与设备、 生产关系、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4个方面指出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检查要点。 2021年至今, 我国政策从同位素保障、 新药审评审批、 核医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有望从供给、 需求和政策三方面共同促进核药行业发展。

  行业观点

  本周我们发布了微电生理首次覆盖报告《电生理领域国产龙头, 高端产品迎来放量期》 , 对电生理行业和公司财务和业务情况进行描述。

  要点总结:

  1) 电生理领域国产领跑者, 未来成长可期。 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深耕心脏电生理领域, 是目前全球市场中少数同时完成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完整布局的厂商之一, 亦是首个能够提供三维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完整解决方案的国产厂商。 公司拥有一支完善且经验丰富的团队, 总经理孙总曾任职于美国西门子研究院, 深耕行业近二十年, 是国内电生理器械研发领域的资深专家。 基于长期研发积累, 公司攻克了诸多关键技术, 多项产品填补国产空白, 打破了外资巨头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 目前已开发了全面涵盖心脏电生理手术的产品布局, 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矩阵, 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经营数据表现良好, 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3.29亿元,同比+26.5%。 2019-2023年CAGR达到29.4%, 集采落地后公司持续提升手术量和加快高端产品放量, 经营质量不断提升, 净利率有望保持提升趋势。

  2) 心脏电生理市场蓝图广阔, 国产替代进行时。 心脏电生理术式主要用于过速性心律失常病症的介入治疗, 国内过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人群庞大, 仍存在较多未满足需求。 需求端, 2022年国内房颤和室上速患者人数超过2300万人, 但相对海外市场、 电生理治疗渗透率很低;供给端, 电生理技术发展尚未成熟, 产品创新和迭代长期存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及预测, 我国电生理手术量从2017年13.8万例增长至2021年21.4万例, CAGR为11.6%, 预计2025年将达到57.5万例, 2020-2025年CAGR为28%。 从竞争格局来看, 行业目前国产化率不足20%,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3) 专注整体解决方案, 抓住集采放量机遇, 高端产品占比有望不断提升。 公司作为心脏电生理产品领域布局最完善的国产厂商, 通过三维标测系统卡位高端医院, 先发优势明显, 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 公司拥有多项目前国产首家获批的高端化导管产品如高密度标测导管、 压力感知射频消融导管等, 经过一年多的培育期已全面进军房颤等高端市场, 今年有望迎来快速放量期, 增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 公司全面布局射频消融技术(火) 、 冷冻消融技术(冰) 、 脉冲消融技术(电) , 是行业内布局最完善的企业之一, 为过速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诊疗方案。 电生理集采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落地, 未来价格预期清晰, 公司作为国产龙头有望抓住机遇获取更多份额;截至2024Q2报表端价格高基数影响基本出清, 后续有望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长期发展可期。

  4) 投资建议: 公司是电生理领域龙头公司, 产品和技术优势显著, 能够充分受益于百亿规模且迅速扩张的电生理赛道。 因此我们预计公司将保持快速增长, 2024/2025/2026年预计分别实现营收4.69/6.58/8.95亿元, 并不断提升利润率。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投资策略

  站在当前时点, 我们认为行业机会主要来自三个维度, 即“内看复苏, 外看出海, 远看创新” 。

  “内看复苏” 是从时间维度上来说的, 国内市场主要的看点是院内市场复苏, 因为去年的基数是前高后低, 再加上医疗反腐的常态化边际影响弱化, 所以国内的院内市场是复苏状态, 从业绩角度看, 行业整体下半年增速提升。

  “外看出海” 是从地理空间维度上来说的。 海外市场相比国内具有更大的行业空间, 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当地市场往往还伴随着更高的价格体系、 更优的竞争格局等优点。 越来越多国内优质医药企业在内外部因素的驱使下加强海外市场布局, 其海外开拓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

  “远看创新” 是从产业空间维度上来说的。 全球医药创新迎来新的大适应症时代, 最近1-2年, 在传统的肿瘤与自免等大病种之外, 医药产业相继在减重、 阿尔兹海默症、 核医学等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行业蛋糕有望随之快速做大。

  主线一: 围绕创新, 布局“空间大”“格局好” 的品类, 如阿尔兹海默、 核医学、 高端透皮贴剂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建议关注东诚药业、 九典制药、 一品红、 恒瑞医药、 中国同辐、 和黄医药、 君实生物等。 主线二: 掘金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建议关注药明生物、 凯莱英、康龙化成、 博腾股份、 新产业、 奥浦迈、 药康生物、 健友股份、 苑东生物等。 主线三: 关注其他景气度边际转暖的赛道, 如原料药、 器械、 药店、 口腔和中医医疗服务等领域, 建议关注司太立、 安杰思、 心脉医疗、 微电生理、 益丰药房、 固生堂、 通策医疗等。

  重点关注公司

  九典制药: 1)国内经皮给药龙头,新型外用贴剂布局丰富,格局好,市场大。酮洛芬凝胶贴膏进入医保目录快速放量。 2)积极布局OTC和线上渠道,进一步提前单品天花板和盈利能力。 3)业绩未来3年有望保持CAGR在30%以上。

  苑东生物: 1)精麻产品集采+大单品贡献公司短期业绩增量; 2)麻醉镇痛创新管线持续催化公司中期业绩。公司氨酚羟考酮和吗啡纳曲酮缓释片有望于2024年申报上市; 3)精麻赛道制剂出口助力公司中长期发展。公司阿片解毒剂纳美芬注射液已于2023年获FDA批准上市,迈出制剂出海关键一步。

  方盛制药: 公司是国内中药创新药龙头之一,管线持续丰富,新品放量带动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有望充分受益于基药目录调整。23年下半年受反腐影响业绩基数较低, 24Q3开始业绩增速有望上一个台阶。

   健友股份: 制剂出口龙头,海外制剂保持高速放量,国内制剂集采落地。肝素原料药业务减值计提充分,有望触底反弹。

  司太立: 2024年公司成本端改善,业绩弹性明显。逆市定增扩产,彰显公司后续行业景气度提升的信心,助力公司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造影剂龙头地位稳固,中长期主成长逻辑未变。公司围绕碘造影剂完成“中间体+API+制剂”一体化布局, 3大核心API产能在2200吨左右,碘造影剂龙头地位稳固。当前全球碘造影剂API需求量超1万吨,且大部分由原研主导,公司替代空间巨大。

  海泰新光:公司是硬式内窥镜行业龙头厂商,光学积淀深厚,从零部件领域全面进军整机系统。零部件业务中海外大客户库存周期已到底部,新品推广顺利,发货节奏进入上升期;自有品牌2023年三条业务线全面完成注册,国药新光、中国史赛克、自有渠道有望在2024年迎来快速发展元年,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此外以深厚的光学技术为切入点,布局和拓展光学业务产品线,随着需求恢复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微电生理:心脏电生理领域国产龙头公司,国产首家全面布局射频、冷冻、脉冲三种消融方式的公司,并在三维手术量上优势显著,累计超过4万台,积累了大量临床反馈,为后续高端产品放量奠定基础。电生理行业国产化率不足2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率先获批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感知射频导管、冷冻消融导管等高端产品,填补国产空白,有望全面进军房颤等核心市场,引领国产替代。公司今年一季度以来手术量趋势良好,集采影响逐步减弱、高端产品开始放量,公司迎来发展拐点。微创集团负面因素对其影响有限;电生理行业高增长优势继续兑现;估值有空间(远期折现&比对迈瑞收购惠泰的定价)。

  迈瑞医疗: 医疗器械龙头,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与超声三大板块共同支持公司发展。随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政策推进,临床设备购买需求有望在下半年逐步释放。叠加医疗反腐常态化,公司业绩有望逐季提升。

  泰格医药:订单价格与业绩估计见底+创新药政策持续兑现预期。

  固生堂:我国中医连锁的头部品牌,公司线下诊所通过标准化管理带来高质量扩张,线上问诊与患者管理结合,提升患者服务体验,打破医生的地域限制。强大的获医能力与充足的医师资源构建公司的核心护城河,保障公司扩张并引流患者。公司不断获医,未来成长确定性强。

   行业要闻荟萃

  1) 恒瑞公布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HRS9531的2期临床积极结果; 2) 益普生以至高10亿美元引进昱言公司ADC新药FS001; 3) 诺和诺德长效胰岛素制剂Icodec上市申请被FDA驳回; 4) 礼来以32亿美元总额收购整合素靶向药物开发公司Morphic。

  行情回顾

  上周医药板块下跌0.08%,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20%, 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9位。 上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0.79%, 同期恒生综指上涨2.33%, 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7位。

  风险提示

  1) 政策风险: 医保控费、 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 2) 研发风险: 医药研发投入大、 难度高, 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 3) 公司风险: 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 叶寅,倪亦道,韩盟盟,李颖睿,裴晓鹏,何敏秀,张若昳,臧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