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原料药供给侧变化带来业绩趋势转变
1.部分原料药产业供给变化,2024年Q2业绩趋势转变
原料药及中间体是制药产业的上游,受到国内医保等支付政策影响较少,而且出口销售占比高,其中大宗原料药品种呈现一定的价格周期。筛选处于景气提升阶段的品种,其业绩增长由单品种的供需变化驱动,独立于医药行业整体。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3年中国原料药出口呈下降的趋势,内竞争导致价格下滑,化学原料药子行业利润下降。低价竞争下,部分品种的供应格局转变,龙头企业主动限量提升价格。部分品种如VB1和VB6等品种从2023年Q4已开始触底回升,2024年Q2,提价品种增加,从月度数据变化来看,2024年1~5月份西药原料药出口比较2024年1~4月份下滑幅度已放缓。考虑近期提价的维生素品种增加,预计从2024年Q2或者Q3起,受益于提价的盈利有望逐步可见。根据新和成发布的2024年中报预期,扣非后净利同比增长50%—60%,蛋氨酸等品种提价开始扭转业绩趋势。价格提升后,行业产能是否又增加导致景气回落,我们认为取决于进入壁垒和提价幅度,目前VE、VB1、VD3等品种仍存在上游原料供应的壁垒,扩产和新建难度高,同时龙头企业对提价幅度也会考虑潜在新进入者的成本,其稳定价格,保持高景气的能力较强。
2.预计海外Q3呼吸道检测订单增加
国内企业万孚生物、九安医疗、东方生物先后获得甲乙流+新冠的快检试剂的FDA许可,2024年将是国内企业进军全球呼吸道联检市场的重要开端,其产品平均定价有望高于国内,市场值得期待。根据WHO监测的流感传播数据,南半球正处于感染高峰阶段,流感样病例数量持续增加,北美仍在低流行阶段。考虑北美市场的提前备货需求,订单预计在感染高峰之前,从2024年Q3开始落地。国内市场方面,2024年Q2流感阳性率高于2023年同期,但呼吸道检测率仍在稳定提升。圣湘生物发布2024年中报,净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再次应验了检测渗透率的提升是支撑市场发展的核心因素。目前市场渗透率仍较低,未来增长具有延续性。竞争格局方面,快速增长的市场必然会吸引新企业加入,但联检产品对技术开发和临床试验的要求更高,未来呼吸道联检市场不会快速进入红海竞争阶段,而且先发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在满足医院筛查需求方面,更多样化的检测项目组合更能切合医保控费和呼吸道流行疾病谱变化。
3.GLP-1海外供应链持续紧缺,国产GLP-1新药出海值得期待
由于GLP-1的扩产周期较长,新产能仍在建设中,目前司美格鲁肽仍在美国的短缺药物目录中,而且预计到2024年年底紧缺的问题仍会延续,这为中国原料药出口提供了机遇。在司美格鲁肽海外专利到期之前,依靠短缺药物的供应渠道,司美格鲁肽的原料药需求窗口提前,仿制药利拉鲁肽也补充了部分需求。国内GLP-1新药研发方面,2024年6月22日甘李药业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第84届科学会议公布其GLP-1受体激动剂GZR18注射液在中国肥胖/超重人群中的Ib/IIa期临床研究结果。其结果显示,GZR18注射液在中国肥胖受试者中的减重疗效优于安慰剂,在相似给药周期中GZR18的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和双靶点的替尔泊肽。后续有望揭晓Ⅱ期临床结果的还有众生药业等,相对于司美格鲁肽,其临床结果我们预计会取得更好的减重效果。根据诺和诺德年报数据,GLP-1中国地区的销售额为62.08亿丹麦克朗,约合64.56亿人民币,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总量达,治疗的积极性高,为国产GLP-1上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国产GLP-1的出海合作也再不断加强,目前已对外授权的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等,出海合作模式多样,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发布,国产GLP-1新药的海外授权有望增加。
4.资源型品种更能应对不确定性,血液制品增长稳定
6月3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正式发布,重点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强化探索“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药品和耗材集采扩面加速。面对降价等不确定风险,资源型品种更能有效的应对。独家中药、血液制品属于资源型品种,其中血液制品在国内存在较大比例的院外供应,属于自费市场。由于血制品的稀缺属性和目前国内产能不足,血液制品虽然已经历三轮集采,价格降幅总体温和。独家中药品种价格维护稳定,部分区域联采降价幅度有限,零售端自费品种仍有价格的主导权。2024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适时优化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于新版基药制定落地我们认为有望加速,对于新纳入目录的独家中药,未来进院销售将更为高效。
5.医药国企改革潜力持续,关注效率提升趋势
2023年年报和2024年1季报发布,医药国企整体增速显著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医药央国企,2023年扣非净利润依然保持了同比增长,同期医药生物上市公司扣非增速为-26.11%,2024年Q1医药央企扣非增速为14.65%,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自2022年以来,医药央国企改革效率提升趋势已形成,考虑到医药央国企涉及细分领域包括医药商业、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多系列领域,国药系资产整合仍在推进中,股权激励等措施尚未推出,未来的改革的潜力仍将持续释放,净利率水平有望继续提高。
6.零售渠道监管趋严,仍具有自主定价优势
近期,国家医保局推广深圳市和陕西省的比价查询系统,针对同品种同品牌在零售、线上、院内等多渠道存在价差,我们认为部分品种的巨大价差主因是工业企业市场定价所致,并非是零售渠道主导。在政策强化比价之后,大部分工业企业已迅速维护价格稳定。目前医保局对比较系统定位更多是价格监测功能,并非强制要求同价,仅仅是激励推荐同质同价。考虑到目前零售渠道医保支付主要是个人医保,统筹支付仍较低,我们认为强制要求院内院外同价并不能带来统筹医保支出的有效节省,比价更多是为投保人提供查询便利,为医保局提供监测调节手段。长期来看,零售药房仍是患者便利购药的快捷通道,其差异化的品种品牌布局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选择,是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因此我们认为相对于医院渠道的严格价格管控,零售渠道仍具有一定自主定价权。随着统筹政策的推开,医保强化对连锁药房的监管是大势所趋,但并非如医院的一刀切零差价和集采低价中标,而且规范化管理对零售药房的集中度提升更为有利。目前在零售药房经营管理和竞争模式上,大型连锁药店在管理更规范化,其盈利基础在于规模和品牌优势,而小型连锁会更可能通过违规操作获得竞争优势,强化对零售渠道的医保监管实际更有利于推动行业公平竞争。短期来看,规范整改可能带来部分冲击,长期来看,大型连锁药店在获得医保统筹的增量的优势更为突出,行业并购整合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2024年是医药行业实现驱动切换,依靠新技术应用,依靠出海开发新市场,逐步走出供给端“内卷”的关键时期,海外贸易风险和国内集采降价风险因素并存,但医药细分领域众多,既有抗风险的资源型品种的方向,也有依靠新技术率先突破的方向,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原料药行业关注部分品种景气周期变化和合成生物学应用,经过2022-2023年的市场调整,部分原料药品种供需发生新的变化,关注供应格局稳定,具备持续提价基础的VB1,推荐【天新药业】,推荐收益于VE提价,管理层变化存在效率提升趋势的【浙江医药】,关注VD3提价相关的【花园生物】,合成生物学在应用中未来有望市场产品规模化量产的,关注【富祥药业】和【川宁生物】。
2)呼吸道检测市场场季度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推荐具有快检优势的【英诺特】,推荐受益于家庭自检需求的【圣湘生物】;关注新推出检测仪器,效率提升的【硕世生物】。海外市场关注甲乙流新冠三联快检获得美国FDA许可的【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和【九安医疗】。
3)海外创新药专利陆续到期,为原料药市场提供机遇,尤其是GLP-1、利伐沙班等重磅品种,推荐业绩订单持续兑现的【诺泰生物】,关注【同和药业】、【奥锐特】。
4)聚焦GLP-1大品种及配套产业链:①GLP-1创新药方向,全球GLP-1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海外已应验具有更佳减重效果的双靶点激动剂方向,国内已布局双靶点激动剂方向的创新药,可以凭借更好的效果与司美格鲁肽等仿制药进行差异化竞争,推荐一期临床减重数据优异的【众生药业】,关注【博瑞医药】、【甘李药业】、【华东医药】;②上游GLP-1原料产业链,推荐【诺泰生物】和【凯莱英】,关注【圣诺生物】;③GLP-1注射用包材的国产化落地,推荐【美好医疗】。
5)资源型品种更能应对不确定性,血液制品景气维持,行业整体加速等多因素推动,细分行业的溢价有望提升,推荐【派林生物】和【博雅生物】,关注【博晖创新】、【华兰生物】、【上海莱士】。
6)品牌中药及其配套上游产业链更能防御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好的现金流具备现金分红基础,推荐【健民集团】,关注【佐力药业】、【千金药业】、【羚锐制药】、【马应龙】。
8)连锁药店的集中度继续提升,门诊统筹有望加速推进,推荐【老百姓】,关注【益丰药房】、【一心堂】、【健之佳】。
9)二类疫苗研发,结构性机会可以关注人二倍体狂苗的市场增长,可关注【康华生物】。
华鑫证券 胡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