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向上系列(十一):地量成交五问五答
问题一:地量成交的原因是什么?下限在哪?
地量成交核心原因包括前期风格制约、增量投资者减少、监管政策趋严、杠杆资金与外资交投情绪萎靡,成交额进一步缩量空间小于1000 亿。
问题二:“地量”是否意味着“地价”,缩量完全后的胜率赔率如何?
“地量”不完全指向地价,基于区间内趋势做判断能够更好地提高胜率赔率。
单纯看“地量”或“换手率触底”,不意味着调整结束,这与A 股盈利周期有较大关系,分子端有改善的区间里,或是有结束磨底预期的情况下“地量”才能更好地确认“地价”。A 股极限状态下的缩量幅度接近70%,本轮已接近65%。从胜率上看,“缩量完全”后的10 个交易日到120 个交易日的赔率均为正,胜率均大于70%,其中前一个半月内胜率最高,一个半到三个月内赔率最好,“成交额膝斩”后续赔率显著优于“成交额腰斩”。
问题三:缩量反弹后二次缩量的空间多大,地量成交持续时间多长?
综合几轮缩量幅度大于65%的情况看,第一次高点缩量基本以“腰斩”为主,“腰斩”后出现一定程度的企稳反弹,而后进入二次缩量的过程,“二次缩量+地量运行”整体持续时间在3-4 个月。二次缩量后的地量运行时间取决于分子端的预期差、二次缩量的幅度以及二次缩量的时间,分子端预期差强、二次缩量时间短且幅度大的情况,后续更容易出现反弹。
问题四:交投情绪改善后买什么?
风格上看,交投情绪出现实质性改善后成长、中小盘占优,其中“实质性改善”指的是低点放量至翻倍以上的情况,即成交额恢复缩量前状态。行业层面,缩量期间加速下跌的行业缩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表现较好。选取缩量幅度超过60%,缩量期间下跌8%以上的时间段,一级行业呈现“缩量期间跌的越多,缩量结束后的1 个月内弹性越大”的状态,典型案例包括2017 年末的计算机、2018 年Q4 的房地产和环保、2021 年4-5 月的茅指数宁指数、2022年5 月和11 月的新能源车。
问题五:地量成交如何破?
当前地量成交长期核心问题来自分子端,分子端整体向上拐点还没出现,依旧需要等待企业居民存款增速差、M1、PMI 等领先指标的好转。同时A 股市场大量中下游企业脱离“高增长”后,估值方式发生变化,投资者对市盈率的路径依赖降低。
耐心资本持续赋能A 股投资,险资、被动资金后续或成长期增量资金来源,与私募权益仓位回暖形成共振。年初以来险资增配权益资产动力较强,对ROE稳定的高股息企业举牌热度亦有提升,在过去数轮市场反转向上或短期强势反弹区间,私募是微观流动性的边际贡献项。耐心资本持续赋能A 股投资的背景下,预计私募权益仓位将在分子端逐步明朗的过程中稳步提升,与长期资金形成共振。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冲突加剧;增量资金流入持续减缓;文中数据复盘仅作为梳理,不涉及当前行业推荐逻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