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五分钟全知道(8月第4期):极致的低波
报告摘要:
我们在上周《近期路演机构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中,跟大家分享了近期与机构投资者交流焦点话题,其中一组数据引起了市场进一步讨论:
国有大行再创新高,【极致的低波】或许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何会有这种现象?海外是否也有相似特征?如何看待这一特征的持续性?
国有大行持续创新高的背后:与过去几年表现不同,A 股24 年【低波】股票具备显著的超额收益
24 年A 股全部个股呈现出波动率越低、涨幅更高的特征,而19-23 年过去几年这一结论正好相反,即19-23 年高波动股票涨幅更高。
参考美德日英等海外经验,全球也具备【低波】股票涨幅更高的特点从拉长时间序列来看,美国、德国这两个成熟的股票市场显示,长期而言“低波”才是诞生稳定超额收益的来源。
如果考察更多样本,美、德、日、英等海外股票市场,近年来基本也呈现出从高波占优走向低波占优的特点。
与海外相似,A 股机构力量的变迁,更进一步带来了市场审美的转变21-24 年,保险资产与被动股票ETF 正在成为增量资金的主导,而主动权益公募基金与外资持股规模持续缩水。
从公募基金的持股偏好来看,过去10 年,公募基金更擅长在高波动中攫取高收益(偏爱高波);从保险资产的持股偏好来看,大仓位持有非银、银行、公用事业(偏爱低波)。
增量资金力量变迁、及存量资金填仓需求有变,共同带动了风格的演变。
未来中长期,A 股【低波】的股票、尤其是“基本面低波”兼顾“股价低波”的股票,仍将具备持续的配置价值
参考海外经验,24 年低波股票占优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经济预期与机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广义财政引导经济预期β层面发生变化、或增量资金发生变化之前,中长期对于低波股票都建议继续持有。
而具体落实到投资标的的选择上,股价的“低波”并不是唯一考量(基本面预期不稳定的低波股票,依然表现较差);可见,【股价低波】兼顾【基本面低波】的资产,才更具备确定性溢价和配置价值。
未来中长期,在上述我们提到的全球格局、及A 股机构力量演变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具备“股价低波”兼顾“基本面低波”的行业,仍值得中长期关注与配置:银行、公用事业、交运、家电等。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流动性收紧斜率超预期(美联储宽松不及预期、欧央行快速加息、日本央行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等);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仍有不及预期风险(出口超预期受海外需求拖累、地产消费信心难恢复等)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