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专题研究:如何看9月外储及后续人民币汇率?

宏观专题研究:如何看9月外储及后续人民币汇率?

宏观研究 69

  核心观点

宏观专题研究:如何看9月外储及后续人民币汇率?


      2024 年9 月我国官方外汇储备33163.67 亿美元,环比增加281.5 亿美元,外储升至3.3 万亿美元上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压力相对可控。9 月美元指数震荡下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升值,值得注意的是,受9 月末我国政策大幅转向驱动,月内最后一周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明显上行,月末收于98.5,全月增长0.6%。说明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开始升值,这是重要的边际变化,未来其持续性主要看财政政策后续出台力度,重点关注10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程。综合国内、海外形势,预计年内人民币汇率仍将呈现双向波动的震荡走势。

      外储环比继续增长,升至3.3 万亿美元上方

      9 月我国官方外汇储备33163.67 亿美元,环比增加281.5 亿美元,外储升至3.3万亿美元上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压力相对可控。9 月外储估值因素正面影响较大,其一,美元指数下行,非美货币兑美元相对升值,9 月,美元指数由8 月底的101.7 下行0.96%至100.8,英镑兑美元升值1.9%至1.34,欧元兑美元升值0.8%至1.11,我们测算9 月非美货币汇率波动对外储规模影响约+163 亿美元。

      其二,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9 月末,5 年期美债收益率较8 月末下行13BP 至3.58%,5 年期英债收益率下行5BP 至3.74%,5 年期德债收益率下行16BP 至1.93%,我们测算债券收益率波动对外储的综合影响约+175 亿美元。综合看,估值因素对外储的影响约+338 亿美元。

      9 月美元指数震荡下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升值9 月美国仍然低迷的就业数据、下行的通胀指标及联储降息50BP 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推动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继续震荡下行,人民币汇率相应继续升值,全月升值1.02%至7.02。7 月底至今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最初受国际资本阶段性套息交易缓解的影响,此后走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驱动,其一,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落,中美利差负值收敛;其二,实体部门对人民币汇率预期扭转,前期积累的大量外汇集中结汇,供需维度推升汇率形成正反馈。9 月末我国政策大幅度转向为人民币汇率增加了我国国内内生逻辑。

      受9 月末政策变化驱动,月内最后一周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明显上行,月末收于98.5,全月增长0.6%。说明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开始升值,这是重要的边际变化,未来其持续性主要看财政政策后续出台力度。

      预计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震荡走势

      展望年内后续汇率走势,对于美国,今年较高的赤字率意味着强财政对经济有托底,排除异常天气、移民大量涌入等阶段性因素扰动后的就业市场也可能边际改善,美国大选后,其货币政策在二次通胀风险下也可能有边际变化,若共和党胜选,特朗普的激进贸易政策、移民政策均指向高通胀、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外部压力。

      对于国内,后续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持续性主要受财政政策力度影响。9 月底政治局会议表态极为积极。一方面将“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相较此前4 月政治局会议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前期的“跨周期”调节思维,本次财政表述明显更为积极。另一方面“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较7 月“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表述新增发行好,为后续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的政策提供可能,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10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程。综合国内、国外形势,预计年内人民币汇率仍将呈现双向波动的震荡走势。

      预计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

      对于货币政策,9 月底政策组合拳力度超预期,除降准0.5%+大幅降息(7 天逆回购利率)20BP 外,年内央行可能视情况再次降准0.25-0.5 个百分点。降准+降息超预期体现货币政策积极维稳经济、为实体部门降成本的政策诉求较强,预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也将随之下行20-25BP。另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可能视情况增加体量。

      黄金储备持平前值,维持中长期看好黄金观点9 月末黄金储备7280 万盎司,连续第5 个月暂停增持黄金。黄金兼具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有助于调节和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特性。近期金价受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回落的影响较大,也受海外地缘政治导致的避险情绪支撑,中长期看,全球央行加大黄金囤积仍将成为金价的长期支撑,黄金仍然具有较高配置价值,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利率长期下行以及美元长期趋弱的走势仍将利好金价。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落地及对基本面的支撑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扰动。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孙欧 日期:2024-10-0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