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股债都在倒车接人?
复盘与思考:
10 月9 日,风险资产表现迎来调整,重要股指普遍出现明显下跌,利率债得到久违的喘息窗口,但信用债依然处于卖出挤兑状态。上证收益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下跌6.61%、7.05%,创业板指、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分别下跌10.56%、9.36%、9.96%;中证可转债指数下跌3.75%;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则下行1.8bp、3.0bp至2.17%、2.35%。商品表现同样偏弱,随着市场对“强刺激”的预期边际减弱,基建地产类相关商品中,螺纹钢、铁矿石、沥青、玻璃价格分别下跌3.29%、3.60%、1.43%、6.97%;贵金属方面,黄金、白银价格分别下跌1.56%、3.68%。
央行逆回购维持净回笼状态,叠加非银机构欠缺现金流,银行间流动性进一步收紧。早盘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为610 亿元,今日净回笼1355 亿元,节后两个交易日中,央行累计回笼量超过万亿元水平,资金面边际收敛,DR001 及DR007 分别上行12bp、7bp 至1.65%、1.82%。此外,非银机构面临的赎回压力仍在延续,部分下沉或长久期信用债逐渐丧失个券流动性,变现压力推动资金“非银-银行”利差再度扩大,R001 及R007 单日上行15bp、39bp 至1.85%、2.46%(加权利率大幅上行,或因质押券中弱资质信用债比重大幅提升)。
不过从资金日内走势来看,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压力正在逐步缓解。虽然DR001 开盘加权值仅为1.49%,但早盘期间DR001 一度上冲至2.0%一线,CNEX 资金情绪指数也相应达到59 点的高位;不过随着行情推演,DR001 很快便回落至1.65%,并窄幅震荡至下午4 点;4 点过后,资金进一步转松,尾盘DR001 震荡下行至1.30%附近,CNEX 资金情绪指数也相应降至44 点。交易所资金方面,随着股市交易情绪有所降温,GC001 也相应由昨日2.71%回落至2.17%,交易所成本转松也有利于缓解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压力。
长端利率或已基本企稳。早盘股市跌幅意外扩大,在无其他增量信息干扰的背景下,债市情绪较佳,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延续昨日下行趋势;午间国新办公告12 日(周六)财政部将举行发布会,内容涉及“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市场关于增量财政的讨论渐起,长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午后股市跌幅重新扩大,长端利率下行幅度重新加大。信用债收益率仍在艰难“筑顶”。从全天信用表现来看,各期限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上行5-8bp,而中低等级品种的调整幅度则达到8-15bp 左右,今日部分短久期下沉个券的成交加点幅度更是达到70-90bp左右,充分反映当前信用个券流动性的窘迫。不过从分时的成交统计来看,下午2 点后买盘力量明显提升,尤其在城投债领域,全天来看10 月9 日信用市场TKN 占比已反超GVN 占比。
A 股行情大幅回落,上证指数下跌6.62%,深证成指下跌8.15%。全天成交额29666 亿元,较10 月8 日缩量5170 亿元,而较5 日均值仍放量6298 亿元。全市仅6%的个股实现上涨,较10 月8 日的95%大幅下降。分市值来看,小微盘股跌幅更为显著,国证2000 和Wind 微盘股指数分别下跌8.38%和9.96%,沪深300 下跌7.05%。风格来看,国证成长指数下跌7.66%,价值指数下跌7.05%。
分行业来看,行业表现接近“普跌”。其中成长板块分歧加剧,与昨日成长“普涨”的格局明显反向。具体而言,电子、计算机回调幅度相对有限,对应SW 指数分别下跌3.69%和4.61%;而美容护理、传媒和电力设备则跌幅居前,对应SW 指数分别下跌13.16%、11.00%和10.95%。在回调幅度较大的行业中,不乏国庆前的领涨行业,如美容护理、商贸零售、房地产等,指向今日市场大幅回调的核心——回归常规。
大幅回调是市场回归常规所付出的“代价”。回顾国庆假期前的大涨行情,大部分由资金和情绪驱动。虽然资金和情绪是牛市中的必备要素,但行情上涨速度如此之快,在A 股历史上实属罕见,这背后或是自媒体传播能力的增加,让资金做多情绪迅速发酵,“资金涌入-推升行情-资金涌入”的正反馈通道更为顺畅。但10 月8 日高开回落后,资金情绪开始趋于理性,市场已出现“回归常规”的迹象。时至今日,市场在大涨后首次调整,资金情绪或再度降温,意味着短期内“疯涨”行情或边际冷静。未来即使行情走强,单日涨跌幅也更可能趋于合理水平。
需要区别的是,“回归常规”并不意味着行情“止步于此”,而是博弈成分的加重。回顾过往牛市经验,在经历了快速上涨之后,市场通常会进入一段博弈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兑现情绪逐渐积累,筹码逐渐向仍然乐观的投资者集中,表现出的特征为行情涨幅放缓,成交额在高位震荡。而随后出现的关键信号,通常对后续走势有重要影响。参考2015 年的“杠杆牛”,市场在5 月已进入博弈阶段,而大幅下跌则开始于6 月12 日,彼时证监会宣布严查场外配资,兑现情绪迅速扩散。与之不同的是,2019 年初市场则经历了“上涨-博弈-再度上涨”的行情。
2019 年2 月,社融数据大超预期,上涨行情迎来加速;时至3 月,涨幅开始出现放缓迹象,而3 月5 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税降费2 万亿元”,则推动行情进一步上涨,直至4 月12 日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市场对宽松政策的预期边际收敛,宣告上涨行情进入尾声。由历史经验可以得到,当市场进入拉升后的博弈时期时,关键信号将宣告“兑现”和“追高”博弈双方孰胜孰负,进而影响后续行情方向。
往后看,下一个关键节点是10 月12 日上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关注增量财政政策信号。未来几天,市场可能将进入等待信号的博弈阶段。持追高态度的资金,交易重点是增量财政政策可能带来的机会,以及行情回调后的入场时机;持兑现态度的资金,则更关注资金情绪边际降温和外围市场的压力(港股和中概股承压)。在博弈阶段下,行情波幅或将逐步收敛,市场涨跌逐渐回归常规。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