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专题之IVD:化学发光相关体外诊断试剂集采演绎
核心观点:
自然增长情况下,化学发光的进口替代速度较慢。由于IVD高端试剂(化学发光法)品类的特殊性,在自然增长情况下,进口厂商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国产试剂即便拥有价格优势还不够,除非出现颠覆性技术,填补进口试剂未涉足的临床空白,否则实现进口替代道阻且长。
省际联盟集采、未来全国集采等政策能够有效加速进口替代趋势。根据我们预测,安徽牵头省际联盟集采(传染病、性激素和糖代谢等化学发光相关试剂)后可以在政策执行2年内实现自然增长下2030年的国产占有率,随着政策阶段性执行落地,我们预计2030年实现全国集采后,国产化学发光市占率约为48%。
品类齐全、具备创新能力的IVD公司能够消化集采带来的影响,在后期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速。集采具备头部集中效应,我们预计未来政策会继续延续:1)同品种项目齐全的公司才有资格进入A/B组,否则进入C组;2)根据历史报量占前90%的公司进入A组。由于市场份额较高的品种会被一一集采,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公司,不断依靠创新品种带来的高收入增速,来抵御集采品种带来的收入降速。
推荐标的:亚辉龙,新产业,安图生物,迈瑞医疗。
搜索
概念板块
钠离子电池(47)安徽(185)碳交易(127)区块链(191)生猪(2)焦炭(13)证券(49)养老概念(109)在线教育(104)尿素(4)汽车热管理(68)职业教育(60)国企改革(1080)新材料(330)人造太阳(16)AIPC(28)充电桩(211)塑料(4)铜缆高速连接(19)健康中国(97)工业硅(8)DRG/DIP(14)茅指数(41)复合集流体(25)华为概念(546)智慧政务(72)新零售(138)铝(15)海工装备(43)生物识别(46)动力煤(7)海南(26)北京(466)通信设备(104)创新药(69)化学制品(164)智能家居(144)代糖概念(15)新能源(191)百度概念(85)水利建设(96)20号胶(2)MSCI中国(528)苹果(2)电解铝(3)微盘股(385)ERP概念(17)非金属材料(34)粤港自贸(61)Sora概念(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