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002142)公司简评报告:规模增长仍强劲,核销力度较大
宁波银行(002142)
投资要点
事件: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53亿元(+7.45%,YoY),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207.07亿元(+7.02%,YoY)。9月末,公司总资产为3.07万亿元(+14.88%,YoY),不良贷款率0.76%(持平,QoQ),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404.80%(-15.75PCTQoQ)。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净息差为1.85%,同比下降4BPs。
对公贷款投放强于季节性,个人贷款较前两季改善。Q3宁波银行贷款保持强劲增长,相对行业优势依然明显。结构上来看(图1所示),对公贷款同比继续明显多增(行业同期少增)体现较强区域需求及自身主动发力;票据贴现明显少增,或是因为一般贷款投放较好情况下,冲量动机较弱。个人贷款延续少增,与行业趋势相符,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方面,去年同期投放较多个人经营性贷款及消费类贷款,今年到期量较大;另一方面,居民各类信贷需求偏弱;再者,公司个贷准入或因行业个贷信用风险上升而收紧。边际上,Q3新增个人贷款较前两季度明显改善,或主要是公司抓住旺季(近年投放节奏显示Q3一般为个人贷款投放旺季)窗口期,响应促消费、稳地产、支持薄弱环节等监管导向加大投放力度。公司所处区域产业扎实,在本地市场竞争力较强,预计信贷增速仍将保持相对优势。
存款延续较快增长。在Q2超季节逆势而上基础上,Q3公司吸收存款仍保持较快增长(图2所示),明显快于同期M2。一方面或是持续受益于本地良好的出口形势,另一方面或是治理“手工补息”过程中受益于其定价优势。公司前三季度存款实现快速增长,为全年奠定基础,预计Q4仍能较同行保持较大的相对优势。
生息率延续下行,受益于付息率基数,净息差降幅明显收窄。受益于低基数,Q3息差同比降幅明显收窄。测算Q3单季度息差1.81%,同比持平。资产端,生息率下降依然较为明显测算Q3生息率3.87%,同比下降约29BPs。一方面由于新增贷款结构分化(收益较高的零售贷款占比下降)且新发放贷款利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由于债券重定价效应明显(去年至今政府债发行力度较大、利率下行明显,投资组合中低息券种占比或提升)。负债端,多轮存款降息之后存款刚性明显改善,测算Q3付息率为2.01%,环比改善1BP,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同比则明显下降16BPs,对息差降幅收窄有较大贡献。现阶段零售需求较弱、LPR及存量住房贷款利率下降等因素仍对生息率形成压力,但重定价放缓及宏观政策加码等有利因素作用下,下行压力有望放缓。负债端来看,10月下旬公司随大行实施新一轮较大力度存款降息,公司揽储节奏指向付息率将在今年Q4至明年上半年明显改善。
受市场影响,中间业务收入仍承压。Q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降幅依然较为明显,预计仍受降费让利政策、资本市场表现较弱等因素制约。考虑Q4基数较低,以及“9.24”新政以来宏观持续加码促进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中收降幅有望明显收窄。
投资收益受市场影响明显回落。“9.24”新政以来债市明显回调,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高位明显回落。然而,其他综合收益仍保持强劲增长(图3所示)指向其他债权投资(FVOIC)业绩仍突出。若后续兑现为投资收益将对当期损益形成较大驱动。
关注率继续小幅上升,不良处置保持较大力度。Q3关注类贷款占比较Q2末上升6BPs至1.08%(图4所示),与行业趋势相符,体现宏观层面压力。预计关注率主要是经营类、消费类零售客群扰动,与行业趋势相符,体现居民就业及收入压力;预计对公资产质量低位稳定,体现本地实体良好韧性。动态来看,测算前三季度不良生成率(加回核销,年化)为1.14%,处于近年较高位,但较上半年放缓。不良处置方面,Q3核销额同比+73.67%,收回已核销贷款同比+65.17%。因核销力度较大而计提边际放缓,拨备覆盖率进一步下降。当前行业零售资产风险上升较为普遍,后续信用成本或仍面临压力。考虑到公司收入增长较快、拨备较厚,预计仍有能力保持资产质量指标优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市场影响,Q3公司投资收益与手续费佣金收入承压。此外,10月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存款挂牌利率与LPR调整对息差综合影响偏负面,我们相应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2.24、718.18、795.92亿元(原预测为680.42742.52、832.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15、296.93、319.49亿元(原预测为270.45295.38、338.31亿元)。预计2024-2026年普通股每股净资产为30.24、33.59与37.19元对应10月29日收盘价PB为0.87、0.78、0.71倍。宁波银行区域经济扎实、专业经营能力突出,营收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凭借营收与拨备优势,公司有能力充分应对行业零售风险上升压力。行业层面,化债力度加大、房地产支持政策加码明显缓解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基于以上理由,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零售资产质量大幅恶化;净息差大幅收窄导致收入失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