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引领专题(汽车篇):国企改革提质增效,加快汽车强国建设
核心观点
多手段促进改革,力争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领跑:汽车产业央国企通过多手段促改革,提升新能源、智能化实力:①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如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三方合作成立T3出行,以网约车业务为基础向智能化领域拓展,计划到2026年末实现L4自动驾驶车辆商业运营1000辆;长安与华为、宁德合资成立阿维塔,定位高端科技品牌,今年1-10月实现销量约5万辆;②深层多元化合作:如江淮与蔚来、大众、华为等开展合作,跻身智能网联汽车第一梯队;赛力斯借力重庆国资委实现问界新车型M9投产,并引入重庆国资委做重要股东;③服务国家战略:如长安在一带一路市场全面布局研发、供应链、生产基地、物流等,提升全球知名度;④高分红:2023年25家汽车央国企现金分红比例超30%;⑤资产证券化: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中汽股份实现IPO上市,加大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布局;⑥完善治理机制:国资委对三大汽车央企新能源业务单独考核,消除央企在新能源转型阶段投入回报不确定性掣肘,激发企业新能源转型活力;⑦有效员工激励:通过股权激励、绩效考核等方式加强员工与企业利益绑定;⑧优化组织架构:通过组织架构优化、人事任免制度改革等形式推进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
改革助力央国企持续做大做强,带来价值重估:新能源转型为企业带来了新的销量增长动能,形成市场对企业营收规模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预期,因此新能源转型更为领先的民营乘用车企与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阶段获得了更高的估值水平,股价快速提升,相较之下央国企普遍规模较大,且由于历史原因,燃油车销量占比较高,新能源对总销量与业绩的拉升效应不明显,因此估值水平相对平稳,且始终处于低位,股价表现较民营企业弱。在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化提升阶段的背景下,叠加国资委提出对三大汽车央企新能源业务的单独考核,消除了央企在新能源转型阶段面临的回报不确定性掣肘,对激发企业新能源转型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汽车板块央国企改革步伐有望加快,央国企新能源销量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未来业绩增长潜能得到激发,有望推动央国企企业价值重估。
投资建议:乘用车企业推荐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受益标的上汽集团、江淮汽车;商用车企业推荐潍柴动力,受益标的中国重汽;零部件企业推荐华域汽车,受益标的亚普股份、广东鸿图、凌云股份;汽车服务企业推荐中汽股份,受益标的中国汽研。
风险提示:央国企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国企改革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