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丝杠:高壁垒精密机械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核心观点
车端和机器人部分零部件生产、制造等环节共通性高,带来汽车零部件公司产业升级机遇。部分机器人零部件与汽零在材料、工艺、设备及成本管控等维度具一定相通性,具备相似的底层制造逻辑,带来相关零部件(电机、减速器、丝杠等)产业升级机遇(车→机器人);后续在特斯拉等大厂引领、软硬件技术迭代、相关政策支持的三重催化下,人形机器人发展有望提速,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带来相关产业链投资机遇。
精度与效率的权衡,行星滚柱丝杠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壁垒较为明显。丝杠性能的背后是极高的工艺要求和设备壁垒,如何在保持精度的同时提高效率,是降低成本、打开空间的重要基础;行星滚柱丝杠壁垒:1)设备方面,丝杠高精度特性对设备要求高,目前高端加工设备依赖进口,但海外高端磨床成本高且采购周期长;2)工艺方面,螺纹精度要求高,加工存在轧磨车铣等方案;螺母内螺纹加工系壁垒之核心,需利用磨杆带动砂轮伸入有限直径的螺母进行磨削,难度极大;同时热处理环节也需深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3)一致性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远期需求有望达百万台,对供应链的批量生产和一致性保持能力同样提出较高要求。
人形机器人打开成长空间,国产玩家依托自身优势布局。外资品牌舍弗勒基于长期技术积累和产业整合等方式主导高端丝杠市场;国内产品在精度、可靠性等指标较外资仍有提升空间;但部分国内玩家也逐步基于自身的能力禀赋(如基于工业母机、车用丝杠等的工艺和设备储备)切入人形机器人丝杠产业布局,国产滚柱丝杠正逐渐被高端应用领域认可和采用;测算中性情形下,中期全球人形机器人关节用行星滚柱丝杠市场空间约150-200亿元。
风险提示:行业进展和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供应商订单不确定性的风险。
投资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进展带来的投资机遇。看好在技术升级迭代下人形机器人发展,看好机器人量产后带来的潜在供应链零部件的需求和投资机会,推荐人形机器人潜在总成供应商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在相关零部件领域有较深度布局的公司北特科技、贝斯特、双林股份、斯菱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