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化学原料:SAF前景广阔,政策驱动迎发展良机
投资要点
SAF是航空业碳减排重要手段,前景广阔:航空业是交通领域减排最难最慢的部门,全球航空业碳排量占交通领域排放量12%,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占比为2%。全球航空业已制定积极目标,即提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应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SustainableAviationFuel)是被公认的净零排放主要技术路线。SAF是一种用于商业航空的液体燃料,指由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制成且通过安全性认证和可持续认证的航空燃料。与传统航煤(航空煤油)相比,SAF可实现全生命周期内减少50%~90%二氧化碳排放,是2050年以前实现国际航空业净零排放的主要技术路线。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2023年全球SAF消费量达到45-50万吨,是2022年两倍,但仅占喷气燃料总消费量0.1%,2024年全球SAF产量将增加三倍,达到19亿升(150万吨),但仍只占2024年航空燃料需求0.53%。预计2025年和2030年全球SAF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30万吨和1835万吨,到2050年,SAF将达到3.58亿吨,承担航空业65%以上的减排贡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航煤消费国,国内航煤消费量在疫情前(2019年)为3684万吨/年;国内民航业发展仍处在成长期,预计2025、2030、2035年国内航空燃料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000、7000和8000万吨左右,由此带来的发展与减排矛盾更加突出。与欧美相对成熟市场以及其他新兴市场一样,中国航空业需要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应对降低碳排放的挑战,对SAF需求量巨大。
政策驱动行业发展,2025年市场有望全面开启:欧美已制定国家或地区层面SAF应用目标和航空碳减排目标,政策相对比较完善,也使其成为当前全球SAF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区。欧盟对生产和使用SAF厂商进行经济扶持,对生产企业发放预计总额16亿欧元的补贴。根据2023年10月颁布ReFuelEU Aviation法规,欧盟将在2025年1月1日起强制在欧盟机场的飞机燃油中添加SAF,生物航煤新赛道有望全面开启,其2025年添加比例为2%,2030年添加比例为6%,2035年添加比例为20%,2040年添加比例为34%,2045年添加比例为42%,2050年达到70%。此外,该法规还鼓励使用先进SAF原料,并限制高间接土地使用变化(ILUC)原料来源,由农业或林业残留物、藻类、生物废物、废食用油或某些动物脂肪生产的SAF属绿色燃料,禁止使用饲料和粮食作物原料(包括棕榈和大豆原料)生产的SAF。2021年美国发布《美国航空业气候行动计划》,确定2050年美国航空业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并发布政策支持碳减排,提出到2030年实现美国SAF产量达到900万吨,到2050年实现SAF产量超1亿吨,航空燃油100%加注SAF;规定航空燃料供应商在美国本土销售SAF产生的环境权益可在市场交易;为SAF生产、应用和研发提供经济支持。中国SAF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正在加速推进。2021年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航空业纳入碳市场重点碳排放行业名单,大力推进SAF等替代燃料发展;2022年《“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SAF消费量达到5万吨、2025年当年达到2万吨,相较于我国约3000万吨/年的航油消费量,该目标略显保守,但发展SAF的方向已明确;2023年7月民航局适航审定司《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2024年7月民航二所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2024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在北京启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9月19日起,国航、东航、南航分别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将正式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
国内SAF商业化起步,企业加速布局:Neste占据全球半壁江山,霍尼韦尔等国外巨头SAF技术实现较大突破。芬兰Neste作为全球最大的用废弃物和残余物生产可再生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生产商,目前产能100万吨/年,产量10万吨,接近2022年全球产量的一半,随着新加坡炼油厂扩建以及对鹿特丹炼油厂追加投资,到2023年Neste公司每年将能够生产约150万吨SAF。霍尼韦尔、美国合成油公司、耐斯特石油成功研发出废弃油脂制SAF技术,并完成技术示范和推广。国内企业SAF商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方式为以废油脂为原料HEFA工艺,多用于出口。生产生物柴油(尤其是烃基生物柴油,HVO)的企业一般也都具备转产SAF的能力,多家企业正加速布局。镇海炼化:2022年5月,中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镇海炼化进行首批规模化试生产,并获亚洲首张全球RSB生物质SAF认证证书,同年9月,我国首批规模化生产生物航煤取得适航证书。易高环保:在张家港建设的10万吨产能HEFA装置已建成,主要面向国际市场,2022年通过中国石油国际事业(伦敦)公司将2000余吨SAF出口至欧洲,目前国内适航认证工作正在审定过程中。君恒生物:2024年1月SAF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2024年预计年产SAF13.7万吨,2025年将实现年产SAF40万吨。嘉澳环保: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50万吨生物燃料产能近期投料成功,此前已获得BP战略投资入股,适航认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海新能科:2024年11月取得民航局HEFA-SPK适航认证,旗下山东三聚目前具备5万吨生物航煤生产能力,产品主要由中航油集中采购,采购后与3号喷气燃料或Jet A-1调和使用。
投资建议:政策拉动SAF及上游UCO需求,建议关注嘉澳环保(603822.SH)、海新能科(300072.SZ)、卓越新能(688196.SH)、东华能源(002221.SZ)、鹏鹞环保(300664.SZ)、朗坤环境(301305.SZ)、山高环能(000803.SZ)等。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新技术替代风险;下游应用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料供应和价格波动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