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备忘录系列(六):“全国版”个人养老金落地,指数基金投资热情上涨
12月12日,人社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2月15日起,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向全国。
平安观点:
“试点版”个人养老金发展较慢,“全国版”提出针对性修订
个人养老金试点2年来,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主要体现在开户人数增长缓慢、实际缴费人数不明。根据人社部统计[1],截至2024年6月初,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超6000万。根据我们的推算,2023年末,36试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在职职工人数约1.7亿人,渗透率约为35.3%,显示出个人养老金政策吸引力略有不足。更进一步,由于开户人数不等同于实际缴费人数。根据人社部[2]公布数据,截至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显示出个人养老金开户还可能是由于银行等机构的开户返点、优惠政策的吸引。
“试点版”个人养老金政策吸引力不足,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导致:第一,税惠力度不足,12000元的税前扣除上限,对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缺乏吸引力。第二,投资品类偏少、基金类投资回报率不佳。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3]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2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合计857个,其中基金、理财类分别为200和26个,其余均为储蓄和保险类。基金类产品又全部为FOF类,收益率表现暂时不佳。第三,不允许提前取用,无法满足居民流动性偏好。
“全国版”个人养老金政策,就后两方面因素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就投资品类和收益率问题而言,“全国版”个人养老金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指数基金的纳入,放宽了个人养老金投资组合的风险偏好限制,有利于投资收益的提升,强化政策吸引力。就流动性偏好问题而言,“全国版”个人养老金政策增加了重疾、失业等允许提前领取的情况,具体办法仍需另行制定。
全国推广有望小幅提升参与人数,指数基金投资热情短暂升高
我们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后,实际缴费人数和实际缴费资金增速仍需观察。第一,36个试点地区已占全国城镇职工参保人口的44%,全国推广基数增幅不大。我们测算,2023年36个试点地区城职保参保在职职工约为1.7亿人,同期全国参保在职职工人数3.8亿人。从试点到全国,实际潜在基数增长不算大。第二,对广大中低收入群体而言,税惠力度仍然不足。由于中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这导致税惠力度实际随收入增长而增长。对广大中低收入者而言,税惠力度过低。对无需缴纳个税人群,税惠政策反为负收益。这一问题,在全国版个人养老金制度中仍然存在,且需要进一步更新。
但同时,我们认为指数基金的投资热情会短暂升高。从2024年的实际业绩来看,截至2024年12月12日,199个人养老金基金基本实现正收益,但表现普遍劣于Wind全A(16.97%)、中证800全收益(18.13%)和沪深300全收益(19.72%)。指数基金的纳入,显著拓宽了个人养老金投资选择,令指数基金的投资热情实现上扬。
目前,在证监会最新披露的12月12日版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4]中,已新增85个指数基金产品。其中,跟踪各类宽基指数的产品78只,跟踪红利指数的产品7只,包括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等。我们认为,此类产品将会受益于“全国版”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
风险提示:
2)税惠政策调整可能显著提升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的意愿;
3)市场超预期下行,居民投资热情下降,将阻塞个人养老金对指数投资的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