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研报 非银行业点评:个人养老金的一小步,养老三支柱的一大步

非银行业点评:个人养老金的一小步,养老三支柱的一大步

行业研报 63

  事件:2024年12月12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全面实施。

  优化产品供给,新增产品种类丰富,契合养老属性。新增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同时新增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到现有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因此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范围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扩容。

  从新增产品来看,1)国债由国家发行,信用评级水平和安全性高,并且一般有多种期限可以选择,兼顾安全性和灵活性,契合养老金的属性。2)特定养老储蓄:自2022年11月20日起,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市开展养老储蓄试点,特定养老储蓄属于存款产品,具有保本保收益性质,且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期限涵盖5年、10年、15年、20年四个期限,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零存零取三种类型,由于期限较长,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本次全面实施后,我们预计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下将推出新的产品。3)指数基金:一方面给风险偏好稍高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指数基金具有费率低,透明度高、风险分散、易于投资者理解资产等特点和优势,投资者能在费率较低的水平下投资股票,适合追求长期投资、寻求低风险、低成本和一定市场回报的投资者。

  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符合国际发展趋势,有望增加投资者投资意愿。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在与参加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我们认为有助于缓解前期个人养老金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参考美国的401(K)QDIA(Qualified Default Investment Alternative),是指员工在未指定资金应如何投资的情况下将投资的默认组合,美国劳工部还出台了相关法规说明投资特点,从而帮助受托人(雇主)在参与者不提供投资指导时将参与者的资产投资于某些类型的默认投资选择。我们认为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符合国际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是对现有个人直接选择产品这种策略的有效补充,有助于提升个人养老金的参与度,同时未来默认投资服务的策略或指引也有望进一步细化。

  投资咨询服务提高了对投顾服务的要求,未来第三方个人养老金投顾或有望扩容。《通知》要求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咨询服务,根据个人投资风险偏好和年龄等特点,推荐适当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我们认为针对的是参与人缴费后不会挑选产品的痛点,账户中大量资金以现金方式存在而非金融产品,我们认为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度的提升,投顾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提升,同时也对投顾服务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质上投资咨询服务的开展也有望推动投资行为向专业化机构化转变。未来养老投顾服务更加考验综合全品类的产品投资咨询能力,而非仅仅某一项投资品类,对个人养老金参与机构同时提供了挑战与机遇。

  领取更加灵活,有助于参与度提升。《通知》增加了领取情形,参与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领取渠道更加丰富,领取时也可以通过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提出申请,同时可以选择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我们认为领取情形、领取渠道以及领取方式的扩充有望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明确“具体办法另行制定”,为后续的政策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充分体现了制度的灵活性。

非银行业点评:个人养老金的一小步,养老三支柱的一大步

  完善开办业务条件,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参与者购买体验。1)对于银行渠道,《通知》明确鼓励并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不断增加销售品种,同时要求商业银行要健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支持参与者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2)购买商业保险取消“双录”,利好保险产品销售。参加人在商业银行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线上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取消“录音录像”。产品线丰富的头部险企有望更为受益。

  投资建议: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经营主体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健康发展。本次《通知》的出台意味着险企参与细则进一步丰富,有望使险企更好地参与全面执行后的个人养老金业务,有望在迎来更多业务增量的同时不断助力推进多层次、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我们预计头部险企有望凭借更丰富的产品体系与更完善的系统建设更为受益,建议关注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和中国平安。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 张凯烽,李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