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业周报:在舒适的流动性和增长预期下配置非银
本周召开12月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同时强调“稳住股市”,有望利好非银板块表现。1)政策方面,12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这一政策基调。我们认为,“更加积极”、“适度宽松”与“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近年少见的表述,指向未来货币与财政政策对经济托底力度或明显加大,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有望顺利完成,非银板块也有望受益于政策宽松和预期改善。2)资本市场方面,12月政治局会议继续提及资本市场,指出要“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强调,“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具体来看,“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有助于进一步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投资方面,“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或是下一阶段政策的重要抓手,后续推动保险资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增量政策有望继续出台;融资方面,“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的提法,与7月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适配性”、“并购六条”中“对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事项,进一步提高包容度”的表述接近,未来资本市场更多资源要素有望向新质生产力等政策鼓励方向集聚。我们认为,2023年至今重要会议对资本市场定调积极,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未来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持续推进,非银板块也有望受益。
我们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三支柱养老体系的正式建立,有利于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经营主体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健康发展。同时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完善财富管理功能,构建完善“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
上市险企公布2024年1-11月保费收入,11月头部上市险企单月保费增速有所分化,前11月保费均实现正增长。1-11月累计保费收入:平安寿(yoy+8.8%)>人保寿(yoy+5.5%)>中国人寿(yoy+4.8%)>太保寿险(yoy+2.2%)>新华保险(yoy+2.1%);11单月保费增速有所分化:新华保险(yoy+10.5%)>中国人寿(yoy+4.2%)>人保寿(yoy+2.6%)>平安寿(yoy-1.5%)>太保寿(yoy-2.2%)。当月保费增速有所分化,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各家年关收尾和25年“开门红”营销准备的节奏略有不同,前期累计保费增速较高的险企或更多重心放在25年“开门红”的积极储备。25年“开门红”产品销售重心有望逐步切换至分红险,分红险机制较传统险也相对更加复杂,我们认为短期保费或有所波动,但是伴随渠道质态和产品结构的改善,25年一季度主要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表现有望维持正增。
投资建议:保险板块整体表现坚韧,前期回调幅度有限,我们认为当前流动性环境和行业基本面均有支撑,2025年有望持续演绎一直强调的“资负共振”逻辑,建议积极关注。建议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财险、阳光保险。券商方面,仍建议沿着并购重组和市场活跃度的回升两条主线进行布局,建议关注中国银河、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长期利率下行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