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周报:“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中电建51GW组件集采开标
本周重点话题
风电:“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12月11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正式投运。“明阳天成号”单机容量16.6MW,采用双转子结构,是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样机,也是首台大型双转子漂浮式样机。技术创新点在于采用了双转子形式,同时漂浮式基础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替代传统的钢结构,浮筒采用“玻璃纤维外壳+XPS芯材+防护涂层材料”方案,系泊系统采用单点系泊替代传统的多点系泊。与传统的漂浮式风机平台相比,“明阳天成号”的风机机构、基础平台和系泊系统均有重大创新,是一个创新型的漂浮式海工平台。“明阳天成号”意味着什么?首先,“明阳天成号”有望大幅降低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投资成本,加快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商业化进程,打开海风成长空间;第二,“明阳天成号”意味明阳智能有望在漂浮式海上风机方面实现重大差异化,该平台从2019年开启研发,历时5年实现并网,属于海工和风机的结合体,我们判断未来2-3年内国内外竞争对手较难开发出类似样机并实现并网;第三,“明阳天成号”有望助力国内海风整机出海,目前海外大量的漂浮式海风项目处于规划待建状态,“明阳天成号”对于其他漂浮式平台可能形成降维打击,后续有望在海外市场拿到大量订单。
光伏:中电建51GW组件集采开标。12月9日,中国电建2025年度光伏组件框架采购开标,本次组件招标规模高达51GW。近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11月份的组件成本情况,在各环节不计折旧,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不含增值税的情况下,组件含税成本(含最低必要费用)为0.69元/W。从本次中电建框架集采情况看,头部企业报价明显相对更高,基本不低于0.69元/W。2024年12月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四川宜宾举行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专题座谈会,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的33家主要企业参会,在行业自律层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本次中电建框架采购开标结果显示,头部企业已经在投标报价方面开展自律,不再打内卷式的“价格战”。本周,2024年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光伏作为典型的“内卷”严重的制造行业,亟需综合整治。我们判断,在国家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背景下,央国企发电集团将积极响应,如今正在开展的光伏行业自律有望取得较好的效果,光伏主材的价格和盈利水平都有望企稳回升。
储能&氢能:非化工园区制氢“松绑”。氢云链统计,2024年超10个地区发布非化工园区制绿氢政策,国内明确非化工园区制绿氢的地区已经达到20个以上。我国氢气长期作为“危化品”管理,仅允许化工园区制氢,制氢站址选取和运输受到一定限制。在氢能源快速发展的需求下,国内正在逐步探索放松限制,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放开非化工园区制氢的意义包括:(1)有助于增加制氢点数量,并合理选址,从而缩短运输距离,提高氢燃料供应能力,缩减运输成本。(2)减少氢气在不同容器之间的转移,从而降低转移成本和安全风险;(3)有助于多样化制氢供氢方式和规模,如站内制氢、制氢母站等方式可以推行。11月,能源法全文正式通过,氢能正式进入《能源法》,氢能的能源属性被认可,我们认为后续氢气“危化品”管制有望进一步松绑,助力各地提高氢气供应能力、控制氢能成本,氢能产业长远健康发展可期。
投资建议。风电方面,国内海上风电景气向上,出口形势向好,漂浮式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建议重点关注明阳智能、东方电缆、亚星锚链等;陆上风电需求有望超预期,整机价格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建议关注金风科技、运达股份等。光伏方面,BC电池产业趋势显现,重点关注帝尔激光、隆基绿能、爱旭股份;同时,积极关注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可能带来的组件、硅料等环节竞争形势优化,关注通威股份等。储能方面,海外大储竞争格局和盈利能力较好,需求增长确定性较强,重点关注阳光电源、上能电气;户储市场多点开花,建议关注在新兴市场扎实布局的德业股份等。氢能方面,建议关注积极卡位电解槽赛道、进入中能建短名单的华光环能,以及燃料电池系统环节领先的参与者亿华通等。
风险提示。1)电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风电、光伏受宏观经济和用电需求的影响较大,如果电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可能影响新能源的开发节奏。2)部分环节竞争加剧的风险。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风电、光伏制造领域,部分环节可能因为参与者增加而竞争加剧。3)贸易保护现象加剧的风险。国内光伏制造、风电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部分环节出口比例较高,如果全球贸易保护现象加剧,将对相关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4)技术进步和降本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海上风电仍处于平价过渡期,如果后续降本速度不及预期,将对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产生负面影响;各类新型光伏电池的发展也依赖于后续的技术进步和降本情况,可能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