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行业专题:红利驱动银行估值修复有望持续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板块股息率为4.7%,PB估值为0.67x,如何展望板块未来估值修复情况?
利润稳定性强,分红比例确定性高,股息的可持续性有保障。24Q1-3上市银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1.4%,25年受息差收窄、扩张放缓影响,营收或具不确定性,但政策有力助推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能够缓解减值计提压力,支撑利润表现。银行股东背景以国资为主,银行分红作为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意义重大,历史来看上市银行分红比例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区间,悲观预期改善、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背景下,估值上限或进一步打开。板块估值曾在悲观情绪下探底至0.5x PB,尽管目前修复至0.65x左右,但相较于2018-2021年间曾处于的0.8-0.9x PB区间,仍有一定差距。对地产和平台债务的悲观预期,有望伴随着稳楼市及化债的系列政策而逐步好转。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权益期望收益率或随之下降,在股息折现模型(DDM)框架下,银行股的估值上限可能进一步提升。
保险、被动基金、固收+资金或进一步增配。1)险资对银行股红利属性较为认可,24Q3末险资重仓前20只个股中有11家为银行股,其中绝大多数银行的股息率超过5%;2)被动基金持续扩容,银行作为主要指数的市值高权重板块,将显著受益于资金流入,推动银行股实现价值重估;3)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探,相比之下,银行股多数拥有4%以上的股息率,投资吸引力显著提升,有望吸引固收+类资金的青睐。
对标海外银行,扩表降速时期,中长期或有分红比例提升预期。24年以来央行多次提示银行淡化“规模情结”,24年1-11月人民币信贷增速7.4%,相比23年全年的10.4%有所下降,中长期这一趋势或仍将延续,资本消耗减慢,内生资本补充的力度下降,带来分红比例提升的动力。
投资建议:在“高股息+”中寻找性价比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超预期;资产质量恶化;行业净息差下行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