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专题系列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高景气延续,先行者前景可期
投资要点:
行业概览:1)定义:胶原蛋白是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蛋白,约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30%~40%,主要分布在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全方位参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2)为什么关注重组胶原蛋白:相较透明质酸和植物活性成分,胶原蛋白在抗衰和皮肤修复方面更具备优势。而相较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具备生物活性及生物相容性更高、免疫原性更低、漏检病原体隐患风险更低、水溶性更佳、无细胞毒性、可进一步加工优化等优点,应用空间更为广阔。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7年,我国重组胶原蛋白零售端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145亿元,2023-2027年的CAGR预计为41.45%。
行业驱动力:1)供给端:标准规范日趋完善,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自2021年起,国家药监局相继颁布了多项重要指导性文件,例如《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等,对重组胶原蛋白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进行了明确规范,并将其科学划分为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重组类胶原蛋白三大类别,为重组胶原蛋白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后续,我国又陆续发布了《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团体标准,为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技术突破持续赋能,产业化进程提速。2000年,中国、法国的科学家团队分别在原核细胞体系和植物体系中完成了重组胶原蛋白的实验室小试表达。其中,中国西北大学范代娣博士与其团队实现了采用原核细胞体系(大肠杆菌)对重组胶原蛋白(I型)的实验室小试表达,克服了传统动物提取法存在的病毒隐患、排异反应风险及功能性和吸收性不确定等弊端。此外,通过高密度发酵和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巨子生物在全球领域率先解决了阻碍重组胶原蛋白生产效率的问题,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进程迎来重大突破。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医美厂商积极布局了重组胶原蛋白赛道。2)需求端: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成长边界,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一方面,重组胶原蛋白凭借着高拉伸强度、生物降解性、低抗原活性、低刺激性、低细胞毒性等特性,在皮肤护理、医药领域,以及其他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另外,随着成熟胶原蛋白产品的迭代,以及新型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突破,重组胶原蛋白的应用边界也在不断拓展。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迭代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医疗美容行业相关风险;医疗器械及化妆品产品政策变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