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周报:招商局集团领航生物基聚酰胺创新突破,连云港打造非粮生物合成产业聚集地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3/22-2025/03/28)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3.83个百分点至1481.285。上证综指下降4.43%,创业板指下降3.71%,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8.26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7.54个百分点。
天津召开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论坛
3月23日,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论坛在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召开。论坛以“跨界融合智领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合成生物学,加速研发进程并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期间,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者和企业领袖就人工智能技术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发布了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此外,天津市武清区“AI+合成生物”产业联合体正式成立,标志着天津市在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与多家企业、投资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涵盖基因设计、蛋白质结构设计、菌种构建等领域的技术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融合。(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全球首条万吨级生物制造生产线落地
3月23日,广州楹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林生物基材料生产线(一期)奠基仪式在阳江市举行。该项目是全球首条万吨级绿色集成生物炼制生产线,总投资6.8亿元,年处理秸秆、竹子等原料6万吨。项目一期投资2.3亿元,年处理1万吨原料,预计年产值1.6亿元,贡献税收1700万元,提供70个就业岗位。项目将利用阳东丰富的竹木及秸秆资源,生产高附加值生物基新材料,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资料来源: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招商局集团领航生物基聚酰胺创新突破
3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发布了《招商局集团领航生物基聚酰胺创新突破打造生物经济新引擎》一文,报道了招商局集团在生物制造领域的战略布局。该集团在“双碳”战略推动下,重点开发生物基聚酰胺技术,通过与凯赛生物合作,解决了聚酰胺生产中的核心单体效率和成本问题,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招商局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成功开发了生物基聚酰胺材料,突破传统化工工艺,推动其在新能源、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集团还整合资源,与下游企业展开合作,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致力于构建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该项目的成功实现了生物经济的绿色转型,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上海市发布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
3月25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该计划征集使能技术、应用研究和前瞻性技术三个领域的相关项目,包括高通量核酸合成、细胞工厂智能设计、废弃物降解利用、智能生物反应器开发等方向。申报主体为上海市企业或高校院所联合本市企业,受支持项目可获得最高250万元资助。(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连云港灌南县以秸秆打造非粮生物合成产业聚集地
2025年3月25日,新华日报报道,连云港灌南县正在以秸秆为原料打造非粮生物合成产业聚集地。该地区通过科技创新,将秸秆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业,推动生物合成制造发展。灌南县已出台扶持政策,并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2023年,聚维元创公司在灌南投资31亿元建设全球最大非粮原料生物合成基地,预计年转化25万吨秸秆,生产丁二酸、低聚木糖等产品。灌南还签约多个合成生物项目,致力于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力争成为全国非粮原料生物合成产业的新高地。(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