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经济延续温和修复 关注消费与投资协同发力
核心观点
1-2 月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3 月经济高频数据亦显示经济延续修复态势,3 月PMI 亦显示经济景气度环比改善。
从3 月PMI 数据来看,虽然供需均延续修复,且需求边际改善好于供给端,但供需失衡问题短期并未有效修正,作为供需博弈结果的价格同比增速并未回升,预计3 月PPI 同比增速为-2.3%,较2 月低0.1pct。
在此背景下,企业呈现为以价换量的主动去库特点,消化2 月回升的产成品库存,企业对利润预期有所回落,进而制约了企业再生产的积极性。往后看,4 月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等政策落地后,出口景气度或再度面临一定考验,同时前期已出台政策的作用或存在边际递减,若4 月外需有所放缓,而内需修复不能对冲外需放缓的影响,4 月制造业景气度或面临一定挑战。基于此,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改善有待进一步跟踪观察,保持谨慎乐观。
建筑业保持了相对较高景气度,不仅因春节后天气转暖,亦与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推进的化债政策有关,腾挪地方债务空间,叠加清理拖欠账款,建筑行业企业现金流改善,进而抬升行业景气度。往后看,我们理解,建筑业仍有望维持高景气度。去年专项债发行节奏靠后,实物工作量形成相对靠后,前期基数相对较低,而今年专项债已经有所提速,3 月新增专项债发行3634.57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51%,1-3 月新增专项债较去年同期增长51.43%,这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保障。从政策态度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亦强调,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我们理解,积极的工作态度亦会体现在新增专项债使用方面。
综上,我们理解,促消费扩内需虽然是当前重点工作,但在当前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完全依赖提升消费率拉动经济,政策或短期有效,中长期作用或相对有限,因居民消费、就业预期不稳,难改居民消费预算约束,政策效果或主要源自于居民预算内消费的腾挪,或者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转换,有效需求不足问题难以实质修正。从CPI 恢复到2%左右的水平测算,GDP 需要填补5 万亿-6 万亿的需求缺口,需要消费增长达到15%以上,这不太现实。
若切实改善有效需求不足,需要关注投资与消费的相互促进作用,即短期促消费政策拉动终端需求改善,同时积极财政政策亦需促进投资回暖,共同提振经济需求改善,进而实现生产与需求的良性循环。从历史数据来看,消费与投资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存在较高正相关关系,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投资增加意味着支出增加,从而创造更多收入,而收入增加自然会支撑消费增长。在出口不确定性增大、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背景下,亦需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改善 情况,这或是有效需求实质性改善的重要支撑,其中,基建投资或是抓手明确的分项。
风险提示:
全球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