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医药】医药行业2024年回顾:整体承压,局部分化

股票资讯 阅读:115 2025-01-12 23:11:43 评论:0

  投资要点

  当下医药行业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的变革阶段,加上受产品价格下滑、消费增长缓慢等多方面因素扰动,业绩相对低迷,市场表现不佳。我们判断2025年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建议聚焦创新升级、并购重组、产业出海等三大结构性机会。本文是医药行业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的上篇,主要回顾医药行业2024年的业绩、政策与市场表现,以期研判2025年医药行业机遇、挑战与投资主线。

  一、2024年行业运行业绩分析:整体承压,局部分化

  医药制造业总体保持中低速增长,但盈利端相对承压。2024年1-11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低于工业整体,也低于汽车、计算机等其他行业。营业收入逐月改善,但利润水平持续下滑。2024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22633.7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累计营业利润3068.8亿元,同比下滑2.2%;累计利润总额3050.7亿元,同比下滑2.7%。

  受集采扩面、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部分医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从生产端看,2024年1-11月医药制造业PPI持续同比负增长,除中药饮片、中成药外,化学药、生物制品、卫生材料、药用辅料等产品出厂价格普遍低于2023年同期。从消费端看,西药CPI连续11个月同比负增长,增速低于同期中药、医疗服务。除国家、地方联盟集采持续提速扩面,执标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包括高值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外,“四同药品”医保药价治理、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也进一步促进药品主动降价。

  受疫情期间家庭药品储备影响,国内医药消费增长不及预期。2024年1-11月限额以上企业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3.6%,处于近5年来较低分位水平;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同比增长3.5%,低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5.3%)1.8个百分点。我们判断,医药品消费具有刚需属性,当前阶段的低迷或许是由于疫情期间居民家庭药品储备较大,需静待前期存量产品消化。

  医药出口持续回暖,中成药、一次性耗材、西成药等表现亮眼。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1月规上医药制造业累计交货值1917.7亿元,同比增长6.6%。根据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24年1-10月医药出口额881.29亿美元,同比增长4.48%;占比约40%的西药原料药企稳,同比增长3.14%,中成药、一次性耗材、西成药表现亮眼,分别增长21.88%、12.41%、11.51%。

  上市公司经营承压,化学制剂、医疗耗材等板块表现较好。2024年前三季度,A股医药板块整体营业收入18426.57亿元,同比下滑0.51%,扣非归母净利润1339.26亿元,同比下滑4.83%。细分板块来看,化学制剂、医疗耗材等表现较好,营业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双双提升,疫苗、医疗设备、医药研发外包(CXO)、诊断服务等板块承压较大,营业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

  二、重点政策梳理:“三医联动”推动产业升级,医药反腐夯实合规基础我国基本上形成了鼓励医药创新+提升医疗服务+优化医保支付的“三医联动”政策体系,主线任务是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2024年更是在支持创新药、药品审评审评改革、扩大医疗领域开放试点、医保数据衔接商业保险在等相关方面大力推陈出新,预计为医药行业长期稳健发展提供沃土。

  鼓励医药创新方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探索建立全面提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和效率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实现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缩短药物临床试验启动用时。

  提升医疗服务方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依然是主线任务,《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群众能够就近“看得好病”。

  优化医保支付方面,除了往期精细化管理相关方面内容外,调动商业健康保险积极性成为新的工作内容,医保局多次召开工作会议推动医保平台和数据赋能商业健康保险;医保基金预付制度有望缓解医疗机构现金流压力。

  同时,医药反腐、合规经营持续深入推进,《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医药代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探讨从制度设计上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

  三、市场表现回顾:医药指数持续下跌,板块配置性价比较高

  2024年医药生物指数低位徘徊,六大子板块全线下跌。2024年全年医药生物指数累计下跌14.33%,跑输沪深300指数29.02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垫底。六大二级子板块均下跌,其中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分别下跌27.74%、24.82%、14.85%。

  医药板块资金交易活跃度下滑,公募基金持仓水平偏低。2024年全年医药生物行业成交额累计161733.55亿元,占全部A股6.29%,较2023年落后1.14个百分点。全部公募基金2024Q3持仓医药市值达到2799.84亿元,占流通股市值5.17%,行业配置比例达到9.80%,环比二季度分别下滑0.19、0.32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较低分位水平。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前具备配置价值。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为30.78X,较上年同期增长8.61%,处于近5年来49%历史分位水平。全部子板块估值环比2024年11月下滑,但较上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当前约处于近5年来50%水平,具备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

  研发及商业化失败、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业绩增长不及预期、并购重组失败、地缘政治风险


粤开证券 李兴,刘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