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助贷新规:模式重塑和费用革命
简评助贷新规:模式重塑和费用革命
2025 年4 月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1(以下简称“助贷新规”),旨在推动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规范有序发展。助贷新规定于2025 年10 月1 日起施行。届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存量业务,可以视情况整改或到期自然结清。我们简评如下。
推动互联网贷款领域监管制度的细化与完善。近年来,互联网平台运营机构依托相对成熟的场景、客群、数据,与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在协助商业银行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贷款服务、提升贷款服务效率。同时也暴露出总行管理不到位、权责收益不匹配、定价机制不合理、业务发展不审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完善等问题。此前,监管主要加强的是对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监管,尚未对互联网助贷业务进行规制。助贷新规明确“互联网助贷”的定义,即商业银行借助外部互联网平台发放贷款的互联网助贷业务,对互联网助贷业务进行专门规制。我们认为有助于推动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网络的进一步织密与健全。
在现行监管框架内探索创新细致的监管要求。此前,监管规则主要是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间接对金融机构的合作机构提出相关监管规制要求。助贷新规亦是,明确互联网助贷属于互联网贷款,应严格遵守《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规章制度。但除了延续之前的自主风控、风险匹配等原则,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总行管理责任、合作机构名单制管理、增信费用穿透式监管等。
助贷新规核心内容有:
强化商业银行总行对互联网助贷业务的管理责任。助贷新规要求:总行明确主责部门,针对不同平台、不同产品规模、增速、集中度、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形成率、代偿赔付率等指标实施严格管理。审慎制定合作机构准入标准,签订合作协议,对平台运营机构和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加强成本费用和经营效益管理,全面考虑资金、风险、管理和收益因素,审慎核定合作费用上限并严格执行,不得为追求业务规模而放松管理要求。将增信服务机构增信余额纳入统一授信管理,防范过度增信风险。自主开展风险评价与审批。分润模式下,支付进度应当与贷款本金收回进度相匹配。
规范互联网助贷业务定价机制。助贷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明确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要求商业银行开展差异化的风险定价。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即明确金融机构借贷的综合费率超过24%不受司法保护。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助贷新规要求:相关机构规范营销宣传行为。充分披露贷款相关关键信息,包括贷款主体、年化利率、增信服务机构、增信服务费率、年化综合融资成本、贷款违约后可能产生的各项息费。商业银行应加强互联网助贷业务贷后催收管理,及时纠正违规催收行为。
我们认为:
(1) 助贷合作模式可能重塑。此前,互联网助贷业务中平台方尤其是头部机构的话语权较大。助贷新规强化商业银行主体责任,包括合作机构准入管理、核定合作费用、自主风控等,有助于将互联网助贷业务的合规要求由金融机构向平台机构及增信机构等相关参与主体传导,试图推动当前的“大助贷、小资方”的合作模式转变。
(2) 助贷定价策略可能变革。此前,互联网助贷业务中资方和合作机构的利率各自分开计算,存在部分增信机构额外收取服务费变相提高利润空间的行为。助贷新规要求将增信费用纳入综合融资成本,同时将利率上限实际压至24%,资方和合作方的利润空间受到一定的压缩。在费用穿透式监管要求下,助贷定价策略可能面临调整。
(3) 对商业银行来说,从流量依赖到能力建设。助贷新规明确总行管理责任,有助于统筹商业银行行内资源,提高互联网助贷业务的规范化程度。可能需要重新摸排合作机构的情况,后续需在官网等公开渠道披露。同时可能需要回溯之前签订的合作协议,加以修订、完善或终止。前瞻布局、合规及风控能力突出的商业银行受影响较小,部分严重依赖平台机构导流的中小银行可能承压。
(4) 对平台机构来说,行业洗牌,优胜劣汰。在可能到来的合作模式重塑及费用变革下,行业头部机构凭借合规、风控等实力受影响较小,同时也能获得更多合作机会,而尾部机构或面临退出风险,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5) 对金融消费者来说,提高透明度,降低融资成本。助贷新规有望提高贷款信息披露透明度,逐步消除隐形收费、不合理收费行为,同时将利率上限实际压缩至24%以内,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风险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资产质量剧烈波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