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商品多头或在撤退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07-24 08:46:33
评论:0
复盘与思考:
7 月23 日,连续多日的喧嚣急涨行情后,商品市场似乎开始出现降温迹象,股市同样受到影响,上证指数短暂上破3600 点后,尾盘收于3582,债市情绪则逐步企稳,长端利率日内走出多折行情。
国内资产方面,商品市场依旧抢眼。国内商品市场未能延续前两日的普涨行情,多空资金博弈激烈,市场分歧显著加大。前期一致性的做多情绪有所降温,板块和品种间的走势开始出现明显分化。今日涨幅超过5%的品种仅有焦煤和多晶硅,较前两日的7 只和5 只明显减少,其中仅焦煤一个品种触及涨停(昨日为6 只)。即便是领涨品种,其日内博弈也异常激烈。焦煤期货在经历了夜盘近月合约涨停后,今日早盘一度大幅回落,但尾盘再度强势拉升至涨停。多晶硅主力合约早盘迅速触及12%的涨停板,但未能封住,午后回吐大部分涨幅。其他“反内卷”相关品种,焦炭和生猪分别上涨3.8%和1.7%,玻璃、工业硅、热轧卷板和螺纹钢的涨幅均回落至1%以内,而碳酸锂、氧化铝和铁矿石则已转为下跌,分别收跌4.1%、2.8%和0.6%。这反映市场在过度交易预期之后,资金开始被动回归理性,出现高低切换和了结离场的迹象。
本轮上涨行情到了关键节点,期现货价差和远近月合约价差或能提供一些高频信号:
其一,反内卷品种的期货价格已大幅领先现货,除工业硅、螺纹钢和热轧卷板的基差(现货-期货)尚未转负外(但正基差也在快速收窄),其余品种期货均已处于明显升水状态。其中,焦炭、焦煤和多晶硅期货价格已分别高于现货价格36.06%、17.67%和9.11%。如此高的升水幅度,一方面体现了极强的远期看涨预期,但另一方面也为期货价格积累了回调风险。
其二,从远近月价差来看,市场对远期的乐观情绪开始出现松动。昨日,主要“反内卷”品种的远月合约表现普遍强于或持平于近月。而今日焦煤、焦炭的远月合约涨幅已分别落后于近月合约2.56%和1.24%,或反映部分资金对远期能否继续加速上涨产生担忧。不过生猪远月合约表现依然强于近月,或受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消息影响。
政策层面,监管与政策并行,市场博弈加剧。今日大商所、广期所和郑商所分别针对焦煤、工业硅和纯碱等热门品种发布了市场风险提示函,旨在引导市场参与者理性合规交易,为过热的市场情绪降温。与此同时,实质性的行业反内卷政策文件逐步落地,据央广网和澎湃新闻证实,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煤炭供应平稳的通知已发布,同时农业农村部亦召开了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总体来看,当前市场处于宏观政策预期与产业基本面现实的角力阶段,期货价格已经提前定价政策预期,使得多个品种期货价领先现货,但基本面的变化尚未明确,加大了行情参与难度。
股市,水电概念依旧领涨,保险、半导体、航空等概念则呈现补涨行情,水泥、基建、海南概念回归理性,逐步修正定价。大盘相对抗跌,上证指数、沪深300 分别上涨0.01%,中证红利下跌0.36%;科技行情逆势攀升,科创50 上涨0.45%,恒生科技大涨2.48%;小微盘依然偏弱,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下跌0.88%、0.28%。债市,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分别上行1.40bp、0.65bp 至1.71%、1.92%;10 年、30 年国债期货下跌0.11%、0.21%。
海外方面,昨夜与今早美元市场主要交易两个逻辑,一是后鲍威尔时代,美联储可能会丧失货币上的独立性。二是日美达成新的关税协议,日本对等关税税率下调至15%,但未来需对美达成约5500 亿美元的投资,同时石破茂存在月末辞职的可能性,日股、日元走强,日债收益率上行。对应美元相关资产,美元指数由97.9 回落至97.4 附近,10 年、30 年美债收益率在4.35-4.37%、4.92-4.94%间徘徊,伦敦金价格在3420-3430 美元/盎司区间短暂歇息。
央行回笼力度提升,资金面边际收敛,不过隔夜利率仍在1.40%附近。7 月16 日恰逢税期走款首日,当日央行逆回购投放量达到5201 亿元;今日这些规模悉数到期,央行维持常规投放节奏,续作1505 亿元,净回笼3696 亿元,资金利率小幅回升,暂时告别“极松”状态。早盘非银隔夜利率开于1.48-1.50%附近,午后边际上行至1.53-1.55%,7 天资金利率则维持在1.50%附近。全天加权,R001、R007 分别为1.43%、1.50%,较前一日上行7bp、2bp。虽然隔夜利率边际变化较为显著,但从绝对点位来看,与1.40%政策利率差距不算大,仍处于中性范围。
资金面的预期外调整为现券短端带来一定压力。1 年、3 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50bp、1.85bp 至1.36%、1.44%;不过存单发行尚未受到波及,近期无论资金起落,1 个月、6 个月、1 年期大型国股行存单发行利率基本维持在1.53%、1.60%、1.62%附近水平,SHIBOR3M、SHIBOR1Y 利率持稳于1.55%、1.63%,或反映资金利率调整或是短期供需博弈,银行负债端暂时稳定,流动性存在修复的基础。
长端利率则跟随权益、商品市场的风险偏好波动。早盘市场开始交易头部猪企收到“生猪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相关通知,“反内卷→商品涨价”逻辑被进一步强化,股市高开,商品普涨,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在10点前后分别达到1.72%、1.93%等局部高点,债市情绪较弱。后续随着市场交易部分商品的利空预期,股市、商品多头开始动摇,长债收益率自高位转而下行,不过由于多空分歧仍大,利率下行过程相对曲折。
当前债市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商品行情到头了吗”?目前来看可能不太好轻易下定论,不过我们也可以观察部分重要商品多空力量的边际变化。据东财期货数据,除了焦煤、多晶硅外,其余品种的多空比普遍较5 月高点持平或明显下降,或许意味着商品背后主力多头正在逐步止盈撤退,这也成为商品价格达到高位后的风险。
对于债市自身而言,随着国内市场风险偏好回撤,利率或已进入行情的初步修复期,当先可能是重要的进场时点。鉴于本轮债市调整幅度不算很大,对比7 月初,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仅上行6-7bp,不如“924”的预期逆转以及年初2-3 月的流动性收敛行情。在应对策略上,我们倾向于可在未来1-2 个交易日加速布局长端资产,重新提升组合的久期进攻性,博弈月末重要会议及中美谈判后的行情。
权益行情震荡。万得全A 下跌0.28%,全天成交额1.90 万亿元,较昨日(7 月22 日)缩量303 亿元。上午市场一度走强,上证指数突破3600 点。午后市场对反内卷&基建行情的波动预期逐渐发酵,行情从高位回落。
雅江水电站题材分歧加剧,基建板块压力增大。雅江水电站题材在周一(7 月21 日)大幅上涨后,从昨日开始出现“缩圈”迹象,仅核心品种保持强势行情,而边缘品种热度逐渐褪去。时至今日,“缩圈”进一步加剧,在Wind 雅江水电站指数的50 只成分股中,仅23 只上涨,上涨比例不足50%,意味着市场对这一题材的认知在逐步细化,从“利好基建板块”细化到“利好与项目相关的核心品种”。而随着雅江水电站题材行情趋于理性,基建行情显著回落,SW 建筑建材指数下跌2.27%,在31 个行业中跌幅领先。
中长期逻辑短期做,或是反内卷&基建板块发生波动的原因。一方面,反内卷和基建逻辑均偏中长期。反内卷政策的效果需要时日才能显现,雅江水电站的建设周期也长达10-20 年,对基建的拉动并非一日之功,相关品种更适合以中长期配置的视角参与。而另一方面,资金推升其行情迅速大幅上涨。例如7 月21 日万得水泥指数所有成分股基本涨停,无论从上涨速度还是扩散范围来看,均体现出市场计入了非理性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相关品种的中长期行情能够实现反转,短期仍然可能发生波动。
低位板块补涨明显,科技、大金融、消费接棒行情。从SW 二级行业来看,在涨幅靠前的15 个行业中,有10 个行业从6 月23 日至昨日的涨幅低于万得全A,指向从反内卷&基建板块流出的资金更倾向于寻找低位板块,博弈补涨行情。具体而言,科技品种表现出色,科创100 和科创50 分别上涨0.58%和0.45%;大金融品种热度升温,SW 非银和银行指数分别上涨1.29%和0.40%;美容护理、家用电器涨幅靠前,对应SW 指数分别上涨0.59%和0.58%。
港股市场显著走强,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62%和2.48%。大型互联网品种涨幅领先,资金或在交易“外卖大战”降温和H20 芯片解禁的积极影响。南向资金净流出13.20 亿元,其中中国人寿净流入6.65 亿元,且行情上涨3.34%,延续7 月18 日以来大幅上涨的趋势,指向资金追涨意愿仍然较强。中芯国际净流入4.86 意愿,资金博弈自主可控逻辑或将升温。互联网方面,阿里巴巴净流入2.02 亿元,而腾讯控股和美团分别净流出11.29 亿元和10.21 亿元,资金对不同互联网品种的态度并不一致。
整体来看,反内卷&基建行情发生波动,资金切换至低位板块,以博弈补涨行情。往后看,在指数高位的情况下,资金或将继续寻找低位板块配置,实现在回撤可控的情况下博取收益。其中,科技和消费作为政策主线,其 中涨幅不高的行业有望受到关注,例如科技板块的半导体、深海科技,以及与新消费相关的休闲食品、饮料乳品、化妆品等。值得注意的是,反内卷和基建的中长期叙事仍然成立,当板块行情经历一定调整后,不妨给予一定仓位博弈其中长期价值。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07-23
7 月23 日,连续多日的喧嚣急涨行情后,商品市场似乎开始出现降温迹象,股市同样受到影响,上证指数短暂上破3600 点后,尾盘收于3582,债市情绪则逐步企稳,长端利率日内走出多折行情。
国内资产方面,商品市场依旧抢眼。国内商品市场未能延续前两日的普涨行情,多空资金博弈激烈,市场分歧显著加大。前期一致性的做多情绪有所降温,板块和品种间的走势开始出现明显分化。今日涨幅超过5%的品种仅有焦煤和多晶硅,较前两日的7 只和5 只明显减少,其中仅焦煤一个品种触及涨停(昨日为6 只)。即便是领涨品种,其日内博弈也异常激烈。焦煤期货在经历了夜盘近月合约涨停后,今日早盘一度大幅回落,但尾盘再度强势拉升至涨停。多晶硅主力合约早盘迅速触及12%的涨停板,但未能封住,午后回吐大部分涨幅。其他“反内卷”相关品种,焦炭和生猪分别上涨3.8%和1.7%,玻璃、工业硅、热轧卷板和螺纹钢的涨幅均回落至1%以内,而碳酸锂、氧化铝和铁矿石则已转为下跌,分别收跌4.1%、2.8%和0.6%。这反映市场在过度交易预期之后,资金开始被动回归理性,出现高低切换和了结离场的迹象。
本轮上涨行情到了关键节点,期现货价差和远近月合约价差或能提供一些高频信号:
其一,反内卷品种的期货价格已大幅领先现货,除工业硅、螺纹钢和热轧卷板的基差(现货-期货)尚未转负外(但正基差也在快速收窄),其余品种期货均已处于明显升水状态。其中,焦炭、焦煤和多晶硅期货价格已分别高于现货价格36.06%、17.67%和9.11%。如此高的升水幅度,一方面体现了极强的远期看涨预期,但另一方面也为期货价格积累了回调风险。
其二,从远近月价差来看,市场对远期的乐观情绪开始出现松动。昨日,主要“反内卷”品种的远月合约表现普遍强于或持平于近月。而今日焦煤、焦炭的远月合约涨幅已分别落后于近月合约2.56%和1.24%,或反映部分资金对远期能否继续加速上涨产生担忧。不过生猪远月合约表现依然强于近月,或受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消息影响。
政策层面,监管与政策并行,市场博弈加剧。今日大商所、广期所和郑商所分别针对焦煤、工业硅和纯碱等热门品种发布了市场风险提示函,旨在引导市场参与者理性合规交易,为过热的市场情绪降温。与此同时,实质性的行业反内卷政策文件逐步落地,据央广网和澎湃新闻证实,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煤炭供应平稳的通知已发布,同时农业农村部亦召开了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总体来看,当前市场处于宏观政策预期与产业基本面现实的角力阶段,期货价格已经提前定价政策预期,使得多个品种期货价领先现货,但基本面的变化尚未明确,加大了行情参与难度。
股市,水电概念依旧领涨,保险、半导体、航空等概念则呈现补涨行情,水泥、基建、海南概念回归理性,逐步修正定价。大盘相对抗跌,上证指数、沪深300 分别上涨0.01%,中证红利下跌0.36%;科技行情逆势攀升,科创50 上涨0.45%,恒生科技大涨2.48%;小微盘依然偏弱,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下跌0.88%、0.28%。债市,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分别上行1.40bp、0.65bp 至1.71%、1.92%;10 年、30 年国债期货下跌0.11%、0.21%。
海外方面,昨夜与今早美元市场主要交易两个逻辑,一是后鲍威尔时代,美联储可能会丧失货币上的独立性。二是日美达成新的关税协议,日本对等关税税率下调至15%,但未来需对美达成约5500 亿美元的投资,同时石破茂存在月末辞职的可能性,日股、日元走强,日债收益率上行。对应美元相关资产,美元指数由97.9 回落至97.4 附近,10 年、30 年美债收益率在4.35-4.37%、4.92-4.94%间徘徊,伦敦金价格在3420-3430 美元/盎司区间短暂歇息。
央行回笼力度提升,资金面边际收敛,不过隔夜利率仍在1.40%附近。7 月16 日恰逢税期走款首日,当日央行逆回购投放量达到5201 亿元;今日这些规模悉数到期,央行维持常规投放节奏,续作1505 亿元,净回笼3696 亿元,资金利率小幅回升,暂时告别“极松”状态。早盘非银隔夜利率开于1.48-1.50%附近,午后边际上行至1.53-1.55%,7 天资金利率则维持在1.50%附近。全天加权,R001、R007 分别为1.43%、1.50%,较前一日上行7bp、2bp。虽然隔夜利率边际变化较为显著,但从绝对点位来看,与1.40%政策利率差距不算大,仍处于中性范围。
资金面的预期外调整为现券短端带来一定压力。1 年、3 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50bp、1.85bp 至1.36%、1.44%;不过存单发行尚未受到波及,近期无论资金起落,1 个月、6 个月、1 年期大型国股行存单发行利率基本维持在1.53%、1.60%、1.62%附近水平,SHIBOR3M、SHIBOR1Y 利率持稳于1.55%、1.63%,或反映资金利率调整或是短期供需博弈,银行负债端暂时稳定,流动性存在修复的基础。
长端利率则跟随权益、商品市场的风险偏好波动。早盘市场开始交易头部猪企收到“生猪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相关通知,“反内卷→商品涨价”逻辑被进一步强化,股市高开,商品普涨,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在10点前后分别达到1.72%、1.93%等局部高点,债市情绪较弱。后续随着市场交易部分商品的利空预期,股市、商品多头开始动摇,长债收益率自高位转而下行,不过由于多空分歧仍大,利率下行过程相对曲折。
当前债市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商品行情到头了吗”?目前来看可能不太好轻易下定论,不过我们也可以观察部分重要商品多空力量的边际变化。据东财期货数据,除了焦煤、多晶硅外,其余品种的多空比普遍较5 月高点持平或明显下降,或许意味着商品背后主力多头正在逐步止盈撤退,这也成为商品价格达到高位后的风险。
对于债市自身而言,随着国内市场风险偏好回撤,利率或已进入行情的初步修复期,当先可能是重要的进场时点。鉴于本轮债市调整幅度不算很大,对比7 月初,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仅上行6-7bp,不如“924”的预期逆转以及年初2-3 月的流动性收敛行情。在应对策略上,我们倾向于可在未来1-2 个交易日加速布局长端资产,重新提升组合的久期进攻性,博弈月末重要会议及中美谈判后的行情。
权益行情震荡。万得全A 下跌0.28%,全天成交额1.90 万亿元,较昨日(7 月22 日)缩量303 亿元。上午市场一度走强,上证指数突破3600 点。午后市场对反内卷&基建行情的波动预期逐渐发酵,行情从高位回落。
雅江水电站题材分歧加剧,基建板块压力增大。雅江水电站题材在周一(7 月21 日)大幅上涨后,从昨日开始出现“缩圈”迹象,仅核心品种保持强势行情,而边缘品种热度逐渐褪去。时至今日,“缩圈”进一步加剧,在Wind 雅江水电站指数的50 只成分股中,仅23 只上涨,上涨比例不足50%,意味着市场对这一题材的认知在逐步细化,从“利好基建板块”细化到“利好与项目相关的核心品种”。而随着雅江水电站题材行情趋于理性,基建行情显著回落,SW 建筑建材指数下跌2.27%,在31 个行业中跌幅领先。
中长期逻辑短期做,或是反内卷&基建板块发生波动的原因。一方面,反内卷和基建逻辑均偏中长期。反内卷政策的效果需要时日才能显现,雅江水电站的建设周期也长达10-20 年,对基建的拉动并非一日之功,相关品种更适合以中长期配置的视角参与。而另一方面,资金推升其行情迅速大幅上涨。例如7 月21 日万得水泥指数所有成分股基本涨停,无论从上涨速度还是扩散范围来看,均体现出市场计入了非理性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相关品种的中长期行情能够实现反转,短期仍然可能发生波动。
低位板块补涨明显,科技、大金融、消费接棒行情。从SW 二级行业来看,在涨幅靠前的15 个行业中,有10 个行业从6 月23 日至昨日的涨幅低于万得全A,指向从反内卷&基建板块流出的资金更倾向于寻找低位板块,博弈补涨行情。具体而言,科技品种表现出色,科创100 和科创50 分别上涨0.58%和0.45%;大金融品种热度升温,SW 非银和银行指数分别上涨1.29%和0.40%;美容护理、家用电器涨幅靠前,对应SW 指数分别上涨0.59%和0.58%。
港股市场显著走强,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62%和2.48%。大型互联网品种涨幅领先,资金或在交易“外卖大战”降温和H20 芯片解禁的积极影响。南向资金净流出13.20 亿元,其中中国人寿净流入6.65 亿元,且行情上涨3.34%,延续7 月18 日以来大幅上涨的趋势,指向资金追涨意愿仍然较强。中芯国际净流入4.86 意愿,资金博弈自主可控逻辑或将升温。互联网方面,阿里巴巴净流入2.02 亿元,而腾讯控股和美团分别净流出11.29 亿元和10.21 亿元,资金对不同互联网品种的态度并不一致。
整体来看,反内卷&基建行情发生波动,资金切换至低位板块,以博弈补涨行情。往后看,在指数高位的情况下,资金或将继续寻找低位板块配置,实现在回撤可控的情况下博取收益。其中,科技和消费作为政策主线,其 中涨幅不高的行业有望受到关注,例如科技板块的半导体、深海科技,以及与新消费相关的休闲食品、饮料乳品、化妆品等。值得注意的是,反内卷和基建的中长期叙事仍然成立,当板块行情经历一定调整后,不妨给予一定仓位博弈其中长期价值。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07-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