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关税博弈 叙事切换
上周大类资产剧烈波动。海外方面,特朗普关税表态不断反复之下,资产价格波动剧烈,美股先跌后涨再跌的过山车行情,三大股指全周收涨4%-8%,10Y美债收益率上行近50BP至4.5%,美元指数下破100,COMEX黄金上涨6.9%。国内方面,A股波动增大,上证指数下跌3.1%。资本市场稳市强信号密集释放支撑市场信心企稳,全周A股日均成交额环比提高12.2%至1.6万亿元,股票型ETF净流入1698.5亿元,主要流向沪深300ETF为主的宽基ETF。农林牧渔/商贸零售/国防军工/食品饮料等自主可控与内需消费板块上涨0%-4%。
海外方面,美国通胀暂时降温,但关税扰动仍在持续,滞胀压力仍存。基本面上,美国通胀降温,但后续关税影响将显现。美国3月CPI环比-0.1%,为2020年5月以来最低;CPI同比2.4%,为去年9月以来最低;核心CPI环比0.1%,同比2.8%,较上月均有回落。3月PPI环比-0.4%(前值0.1%)、同比升2.8%,较上月均有回落。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面临艰难权衡。3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美国经济滞胀风险正在上升,但上周五鲍威尔发言表示美国经济仍处于良好状态,美联储依然不急于降息,正在等待特朗普政策及其影响的进一步明朗化。此外,关税压力下,上周新西兰联储、印度央行均降息25BP。关税方面,特朗普政策表态不断反复。4月8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额外加征50%对等关税至84%;但仅13小时后又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停,对华税率则由84%提高至125%,税率共计145%;4月10日,特朗普又表态“愿意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以促进贸易战降级”。从各国反制来看,中国迅速而有力地反制,4月9日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50%关税至84%,4月11日提高至125%;欧盟态度较为摇摆,4月9日宣布对美加征25%关税作为反制,但次日又宣布暂缓90天;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积极与美国谈判;其余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大多表态温和。
国内方面,通胀仍处低位,政策加码科技自主可控。基本面上,物价水平仍处低位。3月CPI同比-0.1%,跌幅较上月收窄0.6pct,但仍处于较低位置;CPI环比持平,其中服务价格小幅回升,食品价格在季节性因素下回落。3月PPI同比-2.5%,跌幅较上月扩大0.3pct;环比-0.4%(前值-0.1%),其中,生产资料的采掘分项(-2.9%)、生活资料的耐用消费品分项(-1.0%)跌幅较大。政策方面,一是资本市场端稳市强信号密集释放:汇金、诚通、国新代表的国家队宣布增持ETF和股票,央行表态将提供再贷款支持;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上海、浙江等地方国资宣布加强市值管理,加力增持回购;银行、公募等各类资金以及上市公司密集宣布回购增持。二是经贸政策加强区域合作,规范出口管制: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强调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全国出口管制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国家出口管制体系;中欧讨论应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支持重启贸易救济对话机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在全国推广等。三是产业政策加码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宣布“集成电路”认定以流片地为原产地,更准确识别芯片的真实技术来源,为国内产业升级提供制度保障;中物联公共采购分会倡议锻造“自主链核”,强化供应链战略,优先采购国产尖端设备、核心材料与服务等。
综合来看,当前大类资产交易主线已由AI叙事切换为关税博弈,短期市场处于关税冲击后的修复巩固期;中期AI等科技革命将持续引领新一轮大国博弈,科技竞争与自主可控逻辑不改。结构上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国产科技自主可控(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国防军工等)建议逢低布局;二是受益于扩内需政策支持,基本面预期修复且估值性价比较高的内循环消费优质资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2)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