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如何看最新出来的一季度出口数据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4-16 16:49:59 评论:0

  报告摘要:

      2025 年一季度出口同比5.8%,大致持平去年年度增速。其中3 月出口同比增长12.4%,显著高于1-2 月同比的2.3%。数据包含基数因素的影响,2024 年3 月同比-7.6%;但从环比来看,今年3 月较1-2 月累计值环比为-41.9%,明显好于过去十年季节性均值的-46.5%和过去五年季节性均值的-44.1%,显示3 月出口表现确实偏强。

      据万得数据(下同),2025 年1 月和2 月出口同比分别为6.0%、-3.0%,合并同比为2.3%。一季度出口同比5.80%,和去年年度出口增速5.86%大致相当。

      2025 年3 月出口同比为12.4%,高于市场平均预期(WIND 口径)的3.5%。

      3 月单月同比明显快于整体的主要是对印度、非洲、拉美的出口,增速均在20%以上。从一季度累计情况来看,同比增速较快的主要是对印度(同比13.8%)、对非洲(同比11.3%)、对拉美(同比9.6%)、对我国香港地区(同比8.3%)、对东盟(同比8.1%)。一季度对美出口同比增速为4.5%,占出口比重为13.5%,较去年全年的14.7%进一步下降。广义来看,中国出口前七大市场分别是东南亚南亚地区(东盟占比17.1%、印度占比3.7%)、欧洲(欧盟占比14.3%、英国占比2.2%)、美国(占比13.5%)、日韩(合计占比8.4%)、我国香港地区(占比8.3%)、拉美(占比7.7%)、非洲(占比5.4%)。其中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欧洲地区合并占比近4 成,两个区域均与中国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14 月14 日海关总署表示,我们与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拓展互利合作,在标准和规则等领域加强互融互通,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

      24 月14 日海关总署表示,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合计超全球的三分之一,双方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世贸组织的坚定维护者和支持者,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

      从主要出口商品看,3 月高新技术产品整体出口同比为7.3%、家电出口同比增速为12.5%,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纱线、箱包、服装、玩具)合并出口增速10.1%。简单来看,中国出口在高中低端产品出口上均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与工程师红利、规模经济、供应链效率的兼备有关。在前期报告《规模+效率就是护城河》中,我们指出,过去三十年全球制造业占比上升的案例主要是几个国家,其背后存在规模经济(中国、印度)、工程师红利(中国、韩国)、低成本替代(印度、越南)等要素端的逻辑,这种中长期内生趋势很难由关税这样一个  外生变量改变。

      在报告《规模+效率就是护城河》中,我们指出:中国制造业已兼具规模和效率优势,这是最大的护城河所在,全球并没有哪一部分有竞争力的区域能够对中国制造的量级形成替代或冲击。而且效率是动态的,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有助于研发密度的提升和在新兴未来产业上的布局,从而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在效率上的优势。过去三十年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国家不止是美国,还包括日本、英国和德法意等欧洲国家,归结为“关税”无疑是不合理的。而上升的案例则存在规模经济(中国、印度)、工程师红利(中国、韩国)、低成本替代(越南)等要素端的逻辑。这种中期内生趋势很难由关税改变。

      一个值得注意的线索是去年占出口比重3.3%的汽车今年增速回落较多,一季度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同比为2.2%,之前四年均为双位数同比增长。我们理解这一则与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已有明显上升有关;二则与全球贸易环境的波动也有一定关系。汽车对美出口占比较少,对欧洲出口占比较高。32024 年10 月底,欧盟委员会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这一线索后续存在改善弹性。当地时间4 月10 日,4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欧盟和中国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以取消欧盟于2024 年征收的关税。

      2021-2024 年中国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年度增速分别为119.2%、74.7%、69.0%、15.5%。

      从汽车占出口比重来看,2022 年为1.7%,2023 年升至3.0%,去年进一步上升至3.3%,今年一季度为3.0%。

      3 月电子产品(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合并出口增速为4.8%,一季度这一类产品的出口累计同比增速为6.0%。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当地时间4 月11 日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54 月13 日特朗普又称豁免只是暂时的,一些获得豁免的消费电子产品将被征收特定行业关税——简单理解,4 月这部分产品出口预计仍存在较强韧性,不排除有短期出口节奏加快的迹象;但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意味着相关产品出口风险仍未降低。如果我们把美国本轮逆全球化关税理解为基础关税、对等关税、报复性关税、特定行业关税四个组成部分,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尚待落地的不确定性。

      在报告《风险计提之后:偶发冲回与积极对冲》中,我们认为:粗略估算豁免相关产品涉及2024 年中国对美国出口964.3 亿美元,占对美出口总额的18.4%。我们可以把这一变化理解为风险计提后偶发性的“冲回”。消费电子产品是中国制造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品门类之一,关税税率的下降将有利于出口压力的缓解。鉴于美国本轮对全球关税在理论基础上的不合理,以及征收过程的反复无常,后续不排除还会有其他“冲回”。但我们对未来的假设不能依赖于这种冲回。一则美国本轮加税的目的就是希望高端制造回流,未来仍不排除对特定行业有额外的关税。

      简单总结,一季度出口表现亮丽,5.8%的出口增速实现了一个“开门红”。但由于本轮美国“对等关税”落地是在4 月初,因此一季度出口尚不包含关税的影响。关税对经济的短期扰动和不确定性不容忽视,待观察的是二季度出口的变化情况。需求端的系统性“对冲”仍是一个关键线索:逻辑上一是带动GDP 占比40%左右的居民消费(商品消费和服务类消费),形成对供给能力的部分承接;二是通过扩大地方有效投资弹性、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稳定中国经济的资本形成速度和投资率;三是通过优化产能和供需比,稳定PPI 中枢和制造业部门利润率。后续可继续期待4 月底政治局会议。

      风险提示:外部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短期加剧;逆全球化关税下外需波动幅度超预期;地产领域量价继续低位徘徊;部分省市狭义基建投资短期回升幅度不及预期;消费修复速度不及预期。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郭磊 日期:2025-04-1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