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第八十八篇:稳定币:从数字美元到霸权上链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25 20:13:05 评论:0
  稳定币的本质:可以“上链”的美元,发行方赚取“息差”。

      稳定币是与法定货币或资产锚定的加密货币,其出现是为了应对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和提升支付效率。稳定币作为“去中心化”的链上加密货币和现实世界的联结,为了保持其币值稳定,稳定币发行商需要以法币和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因此其在现实中反而体现了“中心化”的特征。因其交易快速、币值稳定,又使得其应用范围从“链上”进一步扩大至国际跨境结算、日常应用,在部分主权货币体系濒临崩溃的国家中,甚至变为了主流的交易货币。

      稳定币发行方的盈利模式在于,其负债端是用户持有的稳定币,但无需向用户付息,而资产端是作为稳定币抵押物的诸多资产,无论是法币还是加密资产抑或是黄金,都能通过投资运作进行获利。目前USDT/USDC 占据了约90%的稳定币交易额和约80%的稳定币市值,市场格局高度集中。其背后的发行公司Tether和Circle 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投资策略,Tether 的储备资产为约80%国债及现金,约10%的比特币及黄金,约5%的担保贷款;Circle 储备资产仅包括国债、回购协议和现金,更安全但收益有限。

      稳定币监管框架: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法案的共识与分歧。

      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的稳定币法案都遵循“功能界定——机构准入——经营监管——储备资产监管——非法活动监管”的框架,但在监管对象、储备资金投向等方面有所不同。

      美国《GENIUS 法案》:明确监管对象为支付型稳定币;要求稳定币必须由100%美元现金或93 天内到期的短期美国国债作为储备资产;监管机构较为多元,涉及货币监理署(OCC)、美联储和各州的支付稳定币监管机构,同时美国财政部、稳定币认证审查委员会将参与稳定币发行监管。

      欧盟《MiCA 法案》:监管的加密资产范围相对更广,实施国家包括欧盟27 国以及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3 个国家。该法案的核心在于风险防控,通过统一监管维护欧元区金融主权,保障欧盟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立法具有审批流程严格、储备覆盖率高、更具包容性的特点,兼具了促进金融创新和确保金融稳定的双重目标。

      宏观影响:美元霸权的“链上”扩张,对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新挑战。

      一方面,美元稳定币的特性有助于拓宽美元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巩固和提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为美元霸权续命。另一方面,美元稳定币通过与美债捆绑,有助于部分缓解美国政府债务压力。但是美元稳定币本质上仍然是美元信用的延伸,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美元的双赤字问题,长期来看反而会加剧风险:

      一是,美元稳定币发行锚定短期债券,并未解决中长期债券的续作问题。目前美国未偿国债中,中长期国债占比则达到70%;二是,美元稳定币规模的扩大将会加剧短期美债市场的不稳定性,削弱宏观政策的调控能力。

      稳定币对于流动性的影响与法币类似,优势在于明显提升了货币流通速度,但也因此对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尚未明确的影响在于:其一,若以低于100%的比例持有储备资产则会产生货币乘数的效果;其二,若稳定币本身可抵押则会创造出由稳定币主导的“影子”银行;两者都会创造额外的流动性。

      风险提示:稳定币推进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确定性风险;宏观经济与信心风险。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高瑞东/赵格格/王佳雯/刘星辰/周欣平/周可 日期:2025-07-2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