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导产业专题(3):设计引领 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崛起
本报告导读: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本报告从上海集成电路规模、产业链布局、创新生态等对上海集成电路现状进行剖析,并根据产业存在的堵点挖掘背后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给出政策建议。
投资要点:
我国集成电路 产业以IC 设计为主,美国、韩国主导全球半导体格局。2023 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为12276.9 亿元,其中IC 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销售额占比分别为44.6%、31.6%、23.9%。美国在设计、研发等高价值环节长期领先,韩国在存储芯片领域具有绝对优势。我国芯片封测规模和技术研发全球领先,半导体材料、设备规模稳步上升,但高端材料制作工艺水平与国际差距明显,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较低。晶圆制造环节,我国已实现成熟制程晶圆的量产,但先进制程产能较低。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市场地位突出,细分领域成果丰硕。上海拥有全国最多的集成电路上市企业,覆盖设计、制造、设备等关键环节,2023 年上海集成电路销售额达全国1/5。
材料方面,上海上市公司偏少,但在硅片领域表现卓越。
设备领域,上海在刻蚀、光刻、清洗领域实现高端技术突破。中微公司市值高居全国第二,是刻蚀领域龙头;上海微电子是国内唯一光刻机整机企业,研制出中国首台 28nm 光刻机。
设计环节是上海集成电路主要收入来源,上市公司数量占长三角50%以上,覆盖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多领域,设计能力从成熟工艺到先进工艺皆有。
制造领域,晶圆代工龙头汇聚上海,先进工艺研发取得突破,特色工艺全球领先。
封测领域,虽然本土公司规模偏小,但世界前三封测企业均在上海设分公司。
上海集成电路政策与创新环境优越。与其他集成电路强市不同,上海集成电路政策支持引进境外高端人才,突出产学研合作;创新金融工具丰富,大力发展EDA 生态建设。上海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搭建多种集成电路创新和生态服务平台吸引全球人才,推动技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对接,融资活跃度全国断层领先。
上海集成电路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仍被“卡脖子”,设计工具、原材料、高端设备依赖进口。背后的原因则是研发支出规模较小、各区域协同不足、人才供需不匹配,人才培养体系还需完善。
我们提出了强化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建立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体系三点建议。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