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深度报告:破解利润调节器,从拨备论证大行盈利确定性价值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4-20 10:06:59 评论:0

  逆周期拨备动态调整机制下,商业银行拨备或仍有调降空间

  我国于2011年正式建立动态贷款损失准备调整制度,2018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将减值损失计提方法由“已发生损失法”修订为“预期损失法”,上述均体现了监管前瞻性计提拨备的要求。2012年起我国经济增长动能有所调整,GDP增速自2000年来首次滑落至8%以下,商业银行营收增长同步承压,期间银行股估值逻辑经历了盈利驱动估值分化—风险扩散后估值收敛—红利推动估值提升的演变。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虽有所抬升,但对公业务风险较前期大幅缓解,不良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仍处高位,这与经济放缓时期银行可适当少提拨备的经营思路相背。逆周期拨备动态调整机制作为稳增长政策的组成部分,未来或仍有发力空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等指标存在下调及差异化监管可能。上市银行2024年拨备覆盖率总体下降,但大小行分化明显:国有行拨备覆盖率降幅有限,贷款减值损失却同比减少;部分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大幅下调,但新增拨备计提同比超50%。故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并不意味会形成盈利贡献,通过拨备释放利润的能力亦不仅取决于拨备绝对水平的高低。

  国有行具有较强的拨备释放理论基础

  第一、受新资本管理办法并行期要求,超额损失准备规则有利于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法的五家国有行,同时国有行非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充分,超额损失准备空间充足;第二、国有行具有较高的资本缓冲空间,同时未因递延税而扣减核心一级资本,未来不良处置不易产生递延税等非生息资产对资本的消耗,更具拨备调节空间。此外建行和农行实际计提的超额拨备高于可计入二级资本的上限,农业银行亦兼具不良资产结构优势(损失类贷款占比低),故拨备释放可行性更高。

  国有行通过拨备调节盈利的能力亦突出

  一方面国有行对公客户具有规模优势(央、国企占比高),抵抗系统性风险能力强;另一方面,国有行零售客群部分来自公私联动与集团协同,客户收入稳定性强。尽管当前信用卡,经营贷等风险有所抬升,但零售业务风险发生及消散均快,伴随稳增长政策实施,风险修复的过程将减少减值损失的计提。现阶段银行营收增长仍承压,不良资产处置成为了利润的重要增长点。2024年国有行不良处置力度进一步加大,而以清收为优先手段处置不良,可同时满足拨备覆盖率提升,不良率下降,减值损失计提减少三项经营目标,国有行拨备调节能力因此突显。

  投资建议:拨备释放后大行盈利确定性强化,红利策略稳固可持续

  国有行兼具拨备释放基础与拨备调节的能力,逆周期拨备动态调整机制赋予拨备以丰补歉的作用,未来国有行盈利增长具有较高确定性,预计当前30%的分红比例可稳定保持,红利策略可持续性强化,受益标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此外资本视角下部分股份行,城、农商行拨备释放亦有较大空间,推荐中信银行,受益标的招商银行、杭州银行、渝农商行。

  投资建议:宏观经济下行、政策方案不及预期、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外溢。


开源证券 刘呈祥,丁黄石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