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大类周报: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及政策窗口期
策略摘要
商品和股指期货:整体中性;
短期关税事件冲击全球资产,关注流动性风险;后续可以关注三大情绪缓和的信号:
1、美股和黄金止跌;2、美联储等央行超预期宽松;3、关税和谈取得进展,企稳后再关注黄金、商品等抗通胀资产和A 股的配置机会。
核心观点
市场分析
外部风险有所上升,但国内趋势保持乐观。3 月我国两会对全年定调较为积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赤字率上调至4%,CPI 目标下调至2%,体现今年的政策目标更加实事求是、更加具备指导意义;此外4.4 万亿的专项债限额,2 万亿的地方债务置换限额,1.8 万亿的特别国债;整体政府信用开启扩张阶段,对商品而言,后续整治“内卷式”竞争等系列政策也值得关注。中国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5.4%,延续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中国经济目前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但考虑到特朗普施加的外部关税压力,关注后续国内加码宽松的窗口期——4 月20 日的LPR 利率,4 月政治局会议等时间节点。
对等关税加剧滞胀交易。特朗普4 月2 日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要点如下:1、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2、已面临钢铝关税、汽车关税的产品将不适用对等关税。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等也不适用对等关税。后续关税博弈持续:4 月9 日,特朗普批准暂停征收70多国的对等关税90 天。4 月11 日,美方宣布对中国关税进一步提到至145%,中国也将对美关税由84%提高至125%作为回应。4 月12 日,美方公布备忘录豁免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关税,随后特朗普表示豁免产品即将被征收特定行业关税。4 月14 日,特朗普称考虑对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进口零部件关税豁免。重点关注目前美国关税谈判进展:日美谈判目前双方立场仍存差距,将进行再次会谈。从美国关税影响来看,加税会带来需求下降和通胀上升的双重影响,并最终反噬美国经济本身,关税将呈现“关税—进口价格—零售价格—通胀”的先后传导逻辑,进一步令美联储陷入滞胀的政策困境。4 月16 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关税等特朗普的政策让经济面临很高的不确定性,美联储要等到形势更明朗再考虑降息、要避免关税持久推升通胀。他表示,美联储会平衡通胀和就业这两个使命,同时承认,若关税推高通胀,让经济增长放缓,实现双重使命就面临挑战。鲍威尔还表示,美联储将继续做该做的工作,不受政治影 响。远端关注海外或将逐步开启滞胀的宏观环境的可能。
商品短期警惕情绪冲击,长期关注滞胀配置。从2018 年的关税复盘来看,加征关税事件呈现先交易需求下行,后交易通胀上升,对于黑色、有色等工业品需要警惕来自美股调整的情绪冲击,而农产品需求相对稳定,关税带来的价格上行波动概率更大,农产品中关注豆棕价差的变化。能源方面,原油价格下移,IEA 月报下调今年石油需求预期,供应方面,OPEC+的增产决策加剧了油市供应过剩,中期基本面供给偏宽松看待。此外关注关税对价格的扰动。目前黄金的确定性较强,去美元化和海外滞胀叙事均支撑金价。
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能源板块上行风险);全球经济超预期下行(风险资产下行风险);美联储超预期收紧(风险资产下行风险);海外流动性风险冲击(风险资产下行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