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专题:市场流动性对小盘股弹性的影响和变化指引
小盘股受市场流 动性边际变化影响下的相对交投活跃度更大,决定其涨跌弹性也更大;若发生市场成交量(MA22)回落或两融余额规模下降,小盘股也将面临下跌,且二者回落幅度越大、小盘股回撤幅度越大和时间越长。
用相对交投活跃度(各盘成交占比/市值占比)来衡量市场微观流动性变化时,各盘所受到的流动性影响强弱,发现小盘>中盘>上证>大盘,这与其弹性系数完全对应,这是其弹性高低背后的核心本质。
融资余额规模上涨不一定指向小盘股上涨,但融资余额下降却可以指向小盘股下跌。过去历史复盘中,当融资余额规模上升时,即出现过小盘股上涨但也出现过多次小盘股下跌,因此融资余额规模上升时对小盘股行情的指引性不够稳定。但若融资余额规模出现下降,则对应着小盘股指数的下跌,因此融资余额规模下降可作为小盘股下跌风险的重要示警因素。
市场月度移动成交量均值拐点与小盘指数行情拐点也基本对应。2010 年以来小盘指数经历了5 轮持续的趋势性行情,在这5 轮趋势性行情的拐点均对应着市场成交量(MA22,月度移动均值)的拐点。因此月度移动均值的市场成交量拐点尤其是阶段性高点或低点的极值时也可以作为小盘股走势变化的重要观察变量。
从相对收益角度出发,若市场处于上涨行情中,配置顺序应为小盘>中盘>大盘,侧重配置小盘股以获取更大上涨弹性;而若市场处于下跌行情中,配置顺序则为大盘>中盘>小盘,侧重配置大盘股进行防守以减小下跌亏损。
小中大盘指数与上证指数走势高度正相关。2010 年以来小中大盘指数与上证指数的长期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5、0.95、0.84,均为强正相关甚至因果关系。即上证指数上涨时各盘指数跟涨;上证下跌时候各盘指数跟跌;上证指数转向时各盘指数也出现行情拐点。这意味着影响市场涨跌的因素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各盘指数涨跌。至于各盘指数与上证指数的相关系数区别主要在于弹性有所不同。而微盘股指数与上证指数间呈中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49,其具有独立演绎逻辑,但考虑到机构对其具备配置限制,因此本文不对其进行重点讨论。
弹性系数方面:小盘>中盘>大盘,无论涨跌时均适用。小盘指数弹性系数(弹性系数=各盘指数涨跌幅/同期上证涨跌幅)高于1.2 倍的占比接近87%、高于1.6 倍占比接近61%、中位数为1.73 倍。中盘指数弹性系数高于1.2 倍的占比接近79%、高于1.6 倍占比为41%、中位数为1.52 倍。大盘指数弹性系数高于1.2 倍的占比仅为10%左右,中位数为0.92 倍,低波动特性显著。这意味着市场上涨时追求弹性优选小盘,市场下跌时避险防御优选大盘,中盘无论是市场上涨或下跌时候均有其他更优选择。
风险提示
历史复盘研究的局限性;各盘指数弹性区别的解释不足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