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中国对美关税上升下的进口与替代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4-21 11:02:59 评论:0

2 月来,美国分多轮、对中国累计加征关税145%。作为回应,中国采取了三轮反制措施,其中前两轮相对温和,第三轮采取同等力度反制。本文量化分析中国对美关税上升的潜在影响,以及可能触发的进口多元化和国产替代效应。

    年初至今,中国对美三轮反制措施可能推升对美关税税率约127 个百分点。

    但由于中国自美总进口占比不高、对国内生产总体影响相对可控。另一方面,关税上升可能导致自美进口规模明显收缩,反制措施下,中国有效关税税率的抬升较为有限。今年以来,中国对美采取的三轮反制措施可能推升中国对美关税税率约127 个百分点。中国去年自美进口商品1,636 亿美元,仅占中国货物总进口的6.3%、国内工业增加值+总进口的2%、国内GDP 的0.9%。根据量价弹性和商品的可替代性估算,中国自美进口规模可能下降6-7 成。由此,反制措施可能仅推升中国整体进口平均关税税率1.9-2.8 个百分点。

    反制措施对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影响可能较为温和,然而,短期内自美进口规模较大、以及对美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或面临局部“堵点”和阶段性通胀压力。从绝对规模看,去年中国自美进口的电子机械、农产品、化工、能源等产品规模均超过1500 亿元;从相对规模看,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部件(如发动机等)和精密仪器中约五分之一来自美国,尤其是仪表仪器、以及铁路、船舶和航天制造业的自美进口规模分别占该行业营收的6.5%、4.3%,显示对美依赖度相对较高。对于一些核心技术产品而言,进口分流或国产替代可能需要时间,短期内上述行业或将面临一定的价格上行压力。

    结合中国自美进口商品结构,预计对美关税上升将加速农产品、半导体设备、药品、飞机等领域的进口“分流”,以及化工、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国产替代。

    中国自美进口的农产品、半导体设备、药品和飞机等订单或将分别分流至巴西、日本、德法等国。假设自美进口20%-40%的订单按比例转移至上述国家,或将提升巴西对华出口1.5-2.9 个百分点、日本对华出口1.5-3.1 个百分点、德法对华出口0.4-0.8 个百分点。

    同时,化工、汽车、以及半导体等领域还将迎来“国产替代”的机遇和挑战。考虑中资企业在化工、汽车、甚至包括中低端的集成电路等领域拥有较强的实力,这些行业的自美进口被“国产替代”的可能性较大。

    虽然进口多元化或国产替代将提供一定的缓冲,但中美这全球前两大经济体间贸易大幅收缩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及其“蝴蝶效应”值得高度警惕。

    2023 年中美两国货物进口与GDP 之和分别占全球的24%和43%,中美互加关税或将对全球供应链和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如2020 年疫情初期、全球供应链中断曾导致全球贸易规模较上年末下降23%。全球化分工如此精细、缜密的今天,中美贸易额收缩的蝴蝶效应不容小觑。

    风险提示:中美互征关税幅度再度变化,全球贸易面临关税冲击。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峘/常慧丽/陈玮 日期:2025-04-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