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半月观:关键窗口、关键应对 4月政治局会议前瞻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4-21 13:01:01 评论:0

  近半月,对等关税持续演绎,对外合作交流明显增多,也陆续发布多项扩内需举措。

      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5.4.7-4.20)的政策跟踪。

      核心结论:近半月政策主要聚焦应对关税冲击,具体有5 大焦点;短期看,重点关注4 月底政治局会议的信号,我们预计:总基调应会更加积极、更加扩张、应会有“真金白银”,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全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外贸、稳就业、稳股市、稳楼市等各种“稳”,应会加力推动既定的存量政策落地、并可能适当调整资金用途,也应会推出一批增量政策,尤其是更大力度的中央加杠杆、更持续的稳定股市楼市、更精准的扩内需促消费、更大范围的扩开放、更针对性的强产业促改革等,可能的包括很快降准降息、增加财政预算、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生育补贴、地产表述更积极、加大收储力度、“两新两重”加码等。继续提示:二季度开始关税冲击将将逐步显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将加大,紧盯4 点:1)4 月底政治局会议和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具体部署;2)中美关税谈判进展;3)我国经济基本面走势,尤其是地产销售、出口、基建实物工作量;4)专项债、国债、特别国债等发行节奏。

      一、按惯例,4 月底将召开经济工作相关的政治局会议,基于一季度经济表现、对等关税进展,近期总理座谈会、国常会、国新办发布会等系列会议,我们有4 点前瞻:

      前瞻1:经济形势上,应会肯定一季度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应也会直面困难,着重强调“今年的形势比较特殊”,包括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等。一方面,应会肯定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如延续4.16 国新办发布会“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另一方面,由于“今年的形式比较特殊”、对外部担忧增加,突出体现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以及4.9 总理座谈会直指“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

      前瞻2:政策基调上,预计将更加积极、更加扩张、应会有“真金白银”,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全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外贸、稳就业、稳股市、稳楼市等各种“稳”。虽然一季度经济偏强、GDP 增速高达5.4%,但基于CPI、PPI 等指标看,需求偏弱的特征未见实质改观,再考虑到二季度起关税冲击将逐步显现,亟待政策加码;近期高层也多次表态要将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如4.18 国常会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4.9总理座谈会“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4.8 总理与欧盟主席通话表示“中国今年的宏观政策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也有充足的储备政策工具,完全能够对冲外部不利影响”等。

      前瞻3:政策节奏上,一方面应会加力推动既定的存量政策落地、并可能调整资金用途,另一方面应会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一方面,4.18 国常会强调“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4.17 国务院第十三次专题学习也对政策出台节奏提出更高要求,如“要讲究政策时机,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窗口,推动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

      前瞻4:重点工作上,特别关注“中央加杠杆、稳外贸、稳就业、扩内需、促消费、稳股市、稳楼市、扩开放、强产业、促改革”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比如:可能很快降准降息,财政刺激大概率加码、节奏“两步走”,如提高赤字、增发国债、专项债扩容等;扩大以旧换新规模,更注重服务消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生育补贴;房地产表述可能会更积极,包括核心城市再松限购限售、加大收储规模加码等。

      更大力度的中央加杠杆,可能很快降准降息,财政刺激大概率加码、节奏可能“两步走”,其中,财政政策的“两步走”指:一是近期可能宣布财政进一步加码(4 月底政治局会议和人大常委会是重要节点),包括增加预算、增发国债或专项债(预计至少1万亿),但实际力度和落地时间应会相机抉择;二是未来1-2 个月,加快既定的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府债发行,并拓宽甚至改变使用范围,尤其是聚焦“稳外贸、稳就业、促消费、稳地产、惠民生”等领域。

      扩内需、促消费,近期陆续发布了多项扩内需政策(服务消费、健康消费、家政消费、促消费专项行动)等,扩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后续可能的增量政策包括: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规模、更注重补贴服务消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生育补贴等。

      强产业,应会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可能会继续提及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重点应用领域。

      扩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与美继续“以打促谈”的同时,近期高层对外合作交流明显增多,应会进一步扩开放,深化东盟、“一带一路”、欧盟等区域合作。

      稳外贸、稳就业:应会强调保外贸企业主体、保外贸就业,大力度的支持出口转内销。

      稳股市,近期“长钱入市”已有积极动作,后续必要的时候,央行应会直接“印钱”给中央汇金,更大力度发挥类平准基金的作用。

      稳楼市,对房地产表述可能更积极,可能的举措包括:北上广深进一步放开限购限售、加大收储规模、加快推进专项债用于土储、继续强化保主体等,4.15 总理北京调研时也特别提到,对于地方收储,“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

      扩基建,应会推出更多“两重”项目,比如城市更新、水利、运河、更多区域规划等。

      促改革,作为长期主线工作,短期可关注:全国统一大市场(已出价格改革方案、关注各类市场准入清单修订)、国企改革(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AI+”)、稳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促进法)等领域,此外,应会加快推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二、总体看,近半月政策聚焦稳增长、扩内需、稳信心、应对关税冲击,有5 大焦点:

      一是总书记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共签署108 份合作文本,人工智能是各国合作文本的共同点,当前对等关税升级应是加强对外合作的一大驱动,中马合作包含农产品输华、中越合作包含农产品贸易、中柬合作包括海关检验检疫等。

      二是国务院多动态聚焦稳经济、扩内需等,包括4.15 总理北京调研、4.9 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4 月底政治局会议前的国务院动态一般与后续会议部署紧密相关。重点关注经济形势定调,如“今年的形势比较特殊,也明确提到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对于后续政策研判,明确后续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也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包括此次提到的“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以及针对地方收储,“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并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

      三是商务部等多方回应美方持续提升关税,包括4.9 和4.11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接连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关税由34%提高至84%、再由84%提高至125%,并表示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4.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

      四是多方加力应对关税冲击,一是稳企业信心,包括4.6 商务部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4.15 海关总署召开进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二是4.11 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地区新增9 城,重点聚焦电信服务、数字产业、医疗康养、商贸文旅、服务业新业态等多领域,且强调加快试点节奏,“不区分试点地区批次,将试点任务在符合条件的地区一体化推进,提升试点工作效率”;三是多方支持出口转内销,包括上海静安区通过内外贸一体化的线下线上联动平台帮助外贸企业顺利实现“出口转内销”的平稳过渡,京东、百度、美团等平台跟进,以AI 技术、流量扶持、设立外贸专区等不同方式全面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五是中央汇金、中国诚通等相继宣布增持A 股,且中央汇金答记者问表示,公司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毫无疑问,上述举措既是“基于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也是对当前A 股配置价值的充分认可,后续更多稳股市、稳信心值得期待,尤其是更大力度的中央加杠杆、扩内需、稳外贸。

      其他可关注:4.15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地方继续松地产,包括无锡全面取消限售、青岛以货币形式发放二孩家庭5万元、三孩家庭10 万元购房补贴等;商务部等多部门发文支持服务消费提质惠民。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

机构: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熊园/朱慧 日期:2025-04-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