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担保行业分析
一、担保行业概况
2022年以来,担保行业逐渐进入业务调整期,金融产品担保业务规模有所减少;信用风险仍保持较高水平,担保机构代偿压力较大。
中国担保行业是在金融体制不完善、融资供应结构失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尤其是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金融担保机构从分类来看,主要包含全国性担保公司、信用增进公司、省级担保公司、地市级担保公司等,各机构的展业区域和业务类别存在一定差异。近年来,金融担保机构整体发展平稳,且逐步进入资本市场。
金融产品担保业务方面,根据Wind统计,2022-2024年末,金融担保机构金融产品担保余额分别为9642.07亿元、9642.27亿元和8355.71亿元,先稳后降,整体减少,业务逐步进入调整阶段。截至2024年末,前十大金融担保机构市场份额为60.18%,较2023年末下降3.19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仍较高。从被担保金融产品省份分布来看,截至2024年末,金融产品担保余额最高的三个省份依次为江苏省(占15.04%)、四川省(占13.44%)和安徽省(占10.57%),其中江苏省和四川省占比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安徽省占比较上年末有所上升;截至2024年末,从被担保金融产品发行主体信用等级来看,主要集中在AA级别,占比为71.41%,较2023年末下降1.99个百分点,AA+级别发行主体占比为14.66%,较2023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AA-级别发行主体占比为4.29%,较2023年末下降2.38个百分点,整体看,受债券市场环境变化及市场信用风险攀升、担保机构对发行人筛选愈趋严格等因素影响,金融产品担保主体信用等级向上迁徙;从金融产品担保发行主体公司属性来看,地方国有企业占比较2023年末下降2.21个百分点至91.35%,民营企业占比较2023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至4.06%,中央国有企业占比较2023年末上升0.73个百分点至3.67%,地方国有企业仍是最主要的被担保发行主体。2024年全市场发生违约债券73只,规模合计808.61亿元,同比增长142.94%,以房地产相关行业为主;2024年实质违约债券中无金融担保机构担保的债券。由于债券担保业务单一业务规模相对较大,未来仍需防范部分行业、地区集中违约风险,金融产品担保机构代偿压力仍较大。
再担保公司在担保体系中起着重要的风险分散和转移作用,相当于担保公司的担保公司,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担保公司的损失风险。再担保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无动力去完成这种低收益的风险分散,因此由政府牵头组建再担保公司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各地设立省级或市级的再担保机构,但目前再担保公司总体数量依然较少,省级再担保机构的全覆盖尚未实现。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