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五一期间有哪些新变化?
上周全球风险偏好回暖,风险资产继续修复。海外方面,受益于微软、Meta等科技公司财报释放积极信号,美股三大股指上涨2%-4%,10Y美债收益率小幅上行4BP至4.33%,美元指数回升0.5%至100以上,COMEX黄金回落1.7%,ICE布油回落6.9%。国内方面,节前A股风险偏好回升,小盘成长领涨,北证50、科创50、中证2000指数分别上涨2.4%、0.8%、0.8%。全周A股日均成交额录得1.1万亿元,股票型ETF净流出115.5亿元,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军工等主题类ETF获得较多净流入。TMT/美容护理/家用电器/汽车/机械设备上涨0%-3%涨幅靠前。
海外方面,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回落0.3%(前值2.4%),为2022Q1以来首次负增,其中个人消费支出放缓为主要拖累: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增长1.8%(前值4.0%),为2023Q2以来最低。通胀端,价格水平延续高企。一季度美国核心PCE环比增速录得3.5%(前值2.6%),为2024Q1以来最高,在此之下美联储决策压力继续增大。生产端,制造业继续收缩。美国4月ISM制造业PMI录得48.7%(前值49.0%),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就业端,劳动力市场仍保持韧性。美国4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17.7万人(前值18.5万人),就业增长仍保持较强韧性,失业率4.2%持平上月,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尚未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国内方面,政策发力稳就业扩内需,五一假期文旅消费出色。基本面上,工企盈利持续改善。1-3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0.8%(前值-0.3%)由负转正。结构上,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6.4%、3.5%为重要支撑;“两新”政策效果明显,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速靠前。4月制造业PMI录得49.0%(前值5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延续向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继续保持扩张。五一假期文旅消费表现出色。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5/4/30-2025/5/2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合计8.4亿人,同比增长4.8%。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5月3日,今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档期内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亿元,《水饺皇后》总票房1.2亿元位列第一。上市公司业绩指向消费/TMT/部分中游制造景气稳健。全A、全A非金融、全A两非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0%、-13.0%、-13.8%;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电子/交通运输/汽车行业盈利增速超10%;25Q1农林牧渔、计算机、建筑材料、有色金属、传媒的业绩增速在前。政策方面,一是政策发力稳就业扩内需。4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岗位挖潜扩容、稳岗返还、担保贷款、就业补贴、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稳就业举措,以及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码“两新”“两重”、完善消费基础设施、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定向增发购车指标等扩消费举措。二是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多方面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综合来看,五一假期出行旅游、观影消费数据亮眼,伴随国内政策加速落地显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将持续强化,同时AI科技革命与自主可控逻辑不变,政策呵护、内需韧性与科技自主可控将继续支撑A股市场向上空间。结构上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国产科技自主可控(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国防军工等);二是受益于扩内需政策支持,基本面预期修复且具备估值性价比的内循环消费优质资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2)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