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期探索之八:AI时代的三个案例公司:微软、AMD、英伟达
核心观点
微软:AI应用的领跑者
2000年后的微软经历了十四年的鲍尔默时代,虽然这一时期微软的收入翻了3.8倍,利润翻了2.3倍,但由于错失了移动互联网卡位,其估值从64倍回到了最低仅有10倍。纳德拉接任后,一是打破了Windows的围墙花园,使微软变得更加开放;二是加码云计算,将云计算打造成为微软的新增长点;三是押注了AI的投资,尤其是在OPENAI上的大比例持股使得微软第一时间释放了大模型的能力,推广出一系列的AI新产品与服务,赢得先发优势。
从过去10年股价翻了10倍来看,公司已经获得了转型的成功,未来自研+投资OPENAI两条腿走路为其提供了更强的保障。
AMD:轻装出发的挑战者
AMD从创始人桑德斯退休后,经历了四任CEO:鲁伊兹收购了ATI,为后续AMD进军GPU领域埋下了伏笔,但也因为收购价格过高使得AMD陷入巨大的财务压力;梅耶时代剥离了格罗方德,这让AMD变成了轻资产公司;里德时代则是面向低功耗与游戏市场转型,虽然务实但无法被股东理解;终于苏姿丰的到来将公司带入到再次腾飞的局面中。
在苏姿丰时代,定位高性能计算提升了AMD的品牌,同时Zen架构的出现以及台积电的代工,让AMD在CPU市场对英特尔竞争开始占优,加之服务器市场的成功,市场份额被一步步夺回。有了CPU的成功案例,公司开始通过研发与收购,快速布局到GPU市场上,2024年AI芯片收入预计超过50亿美元。虽然进步很快,但由于英伟达的优势过于明显,因此市场对AMD在AI芯片市场未来份额能否达到像CPU那样高显然还有存疑,仍需要更多的观察。
英伟达:摩尔定律的延续者
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就存在,并还由创始人执掌的公司,英伟达绝对是重要的一个。公司2006年开发出CUDA,对手看不懂,股东也不理解,但最终CUDA的巨大成功带给公司的回报不仅是收入,而是将英伟达定位成了接替英特尔成为“摩尔定律”的延续者。
正是因为有着“指数型思维”,英伟达此后的种种工作都围绕着最大化地推动算力进步为目标:从两年一代的GPU架构,到NVSwitch、NVLink综合提升全栈能力,其在GPU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80%以上,留给竞争对手的机会少之又少。
在AGI到来之前,英伟达依然充满了机会,但期间若遭遇经济周期下行,其“靠客户竞争以获得产品溢价”的局面可能变化,可能带来毛利率的短期波动。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美联储降息幅度的不确定性,部分行业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