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报告:新消费和科技行情还能持续吗?
投资要点
消费指数相对大盘短期难有超额收益。(1)复盘历史,消费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主要受经济和盈利预期改善、政策支持、机构资金流入等因素驱动。一是经济和盈利预期改善是消费有超额收益的核心驱动因素。二是政策支持也可能导致消费有超额收益,如地产放松、刺激消费等政策。三是机构资金流入也是驱动因素,如外资流入、公募基金持仓上升等。(2)当前来看,消费相对大盘短期可能难有超额收益。一是当前经济和企业盈利仍处于弱修复趋势中,但修复强度有限。二是当前政策对消费的支持偏强。三是机构资金未有明显流入。
新消费相对消费短期可能继续有超额收益。(1)复盘历史,新消费相对消费短期有超额收益主要受政策支持、消费数据或盈利偏弱、流动性宽松等因素驱动。一是政策支持是新消费有超额收益的核心驱动因素。二是消费数据或盈利偏弱也可能驱动新消费有超额收益,如7 次有6 次社零增速出现回落或处于低位。三是流动性宽松也是驱动因素。(2)当前来看,新消费相对消费短期可能继续有超额收益。一是短期政策对新消费的支持力度较强。二是短期消费增速和消费板块的盈利增速仍可能偏弱:首先,3 月份社零增速和一季度消费盈利同比增速仍偏低;其次,受限于收入预期,消费增速短期回升强度有限。三是短期内流动性大概率维持宽松。
A 股短期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趋势。(1)分子端盈利:短期经济可能延续弱修复趋势。一是4 月经济数据显示短期经济延续修复趋势。二是高频数据上,地产销售增速短期有所回落,经济修复趋势仍偏弱。(2)流动性:短期维持宽松。一是宏观流动性可能维持宽松。二是股市资金短期可能有所改善:首先,“五一”节后融资持续回流,但相较4 月份的流出量依然较小,融资仍有较大的回流空间;其次,后续融资、外资、新发基金等资金短期流入可能有所改善。(3)风险偏好:短期可能低位有所改善。一是当前市场情绪处于中性偏低水平。二是国内政策依然积极可能继续支撑风险偏好,但美债收益率上行以及地缘风险可能上升也可能压制市场情绪。
短期科技和消费可能相对占优。(1)复盘2015 年以来A 股出现短期快速下跌再快速反弹(即“填坑”行情)后震荡时的行业表现,可以看到:一是政策导向的行业表现相对占优;二是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也表现相对占优;三是补涨的行业表现也相对偏强。(2)当前来看,科技和消费短期依然可能相对占优。一是当前A 股市场已经处于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快速调整、而后迅速反弹的“填坑”行情基本完成、后续可能进入震荡的阶段。二是当前来看,政策鼓励的方向指向TMT 和消费等行业,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主要集中在TMT、机械等,周期和消费可能补涨。
行业配置:短期建议继续关注科技和部分消费等行业。(1)传媒、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估值性价比较高,情绪偏低。一是电力设备、汽车、传媒、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预测PEG 较低;二是通信、传媒、电子、计算机的成交额占比历史分位数较低。(2)短期建议继续逢低配置:一是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计算机(国产软件)、机器人、军工、传媒(AI 应用)、电子(半导体)、通信(算力)等;二是基本面预期可能边际改善的创新药、电新、食品、社服、商贸零售等行业。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未来不一定适用、政策超预期变化、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