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报告:地方两会有哪些新变化?
春节前各省市的地方“两会”陆续落下帷幕,地方两会所透露出来的政策思路,或为今年全国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那么,其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呢?
超六成省市去年未达标,全国目标或维持5%。2024 年超过三分之二的省市GDP 增速未达目标,其中,仅江苏、山东、北京和天津超额完成。从经济增速目标的变化上看,各省市加权平均GDP 增速目标下调0.1 个百分点,31 个省市中2 升、15 平、14 降,一半的省市目标增速持平上年,情况好于2024 年(4 升、11 平、16 降)。经济大省目标增速多持平上年,其中广东和江苏均为5%,浙江为5.5%。综合以上,再考虑到经济目标设定的一贯性,我们预计,2025 年全国GDP 目标或仍将持平上年,设定在5%左右。
财政收入谨慎、投资改善、物价约束或强。收入端更加谨慎,今年没有省市上调财政收入增速目标,超过一半的省市调降;仅广东、陕西和新疆的增速目标持平上年。随着化债工作的深入,投资增速目标下调省市数量减少,仅9 个省市下调目标,约为去年的一半,预期今年投资增速将有所改善。居民收入增速目标设定同样偏紧,大多与经济增长同步,持平和调降的省市数量各占一半,部分地区更关注农民收入。通胀目标历史首次全面下调到2%,此前多维持在3%。这一变化反映目标设定更贴近实际,CPI 目标将不再“形同虚设”,落地性要求更强,预计2025 年全国CPI 目标增速或也为2%。
重点工作部署隐含哪些政策线索?第一,扩内需、促消费提到首要位置。2025 年有超过六成的省市将促消费作为首要重点任务。物价偏弱背景下,社零增速的设定偏谨慎,提及社零目标的18 个省市中有1 升、3 平、14降。第二,投资方向主要以中央政策为导向。其中,浙江、湖南等省市专门提出,要做好“两重”“两新”、专项债等项目谋划储备和对接争取工作。第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不减。一方面,传统产业更加注重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进一步强调技术赋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或将加大布局,未来产业,如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6G通信、类脑智能等,备受瞩目。第四,城市更新广为铺开。一方面,城市更新对应城中村及改造范围将扩大至近300 个地市。另一方面,拆旧或是推动需求回升最有力的抓手,预计多数城市将加大改造力度。此外,目前,北京、上海、海南等省市亦制定了明确的保障性住房规划,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最后,对于民生保障的部署安排,各地政府手段齐出。在就业、养老托育、医疗健康、公共文化和住房保障方面,分别制定相关举措,以全方位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历史经验失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