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去产能是慢变量 去产量是快变量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7-05 20:57:22 评论:0
  一、反内卷需要区分“去资本开支”“去产能”“去产量”。

      反内卷政策加码,唤醒了市场对2016-17 年的供给侧的记忆。我们认为,2016-17 年供给侧改革经验,可以拆解成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去产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也包括抑制新增资本开支,使得远期产能形成下降。“去产能”的影响是长期的,2022 年之前以煤炭为代表的周期品盈利能力总体维持高位,主要源自于“去产能”的影响。二是“去产量”,通过一般产能关停、限产,使得国内周期品供需格局快速改善。在彼时周期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相对低位的情况下,若不实施“去产量”,产能增速回落,但产量增速仍能与需求增速匹配(这会体现为产能利用率的缓慢回升),需求和产量仍是宽平衡状态,周期品价格就难出现明显上涨。三是需求侧刺激的影响不可忽略,2015-16 年两轮房地产量价齐升,后续棚改货币化安置,都是需求侧的重要支撑因素。

      本轮反内卷,上市公司中游制造行业供给缓和状态与2016 年的上游周期非常接近,但政策重点可能不同:1. “去资本开支”是必然趋势,本轮中游制造资本开支增速已创2012年以来的新低。本轮反内卷政策,是2022-24 年地方政府补贴推动下,先进制造过度投资的系统性纠偏。政策影响下,后续资本开支增速下行幅度可能更大,维持负增长的时间也会更长。这对应着2026 年开始的2-3 年固定资产增速(产能增速)都处于绝对低位。

      2. 本轮“去产能”可能体现为:一是资本开支回落的滞后影响。二是已有项目放弃投产,需要企业有序退出的机制设计。三是引导存量企业优胜劣汰,提升要素价格可能是重要抓手:打破地方政府保护,抑制过度补贴冲动;提升员工福利保障,限制加班;限制供应链占款,避免过度宽松的金融条件;提升行业技术要求。3. 本轮不易也不宜推动严厉的“去产量”。民营企业主导的先进制造行业,缺乏“去产量”政策实施的机制和抓手。

      “去产能”是慢变量,“去产量”是快变量。本轮反内卷最重要的影响,还是2026 年中,上市公司中游制造固定资产形成增速低于名义GDP 增速,供需格局拐点的可见度提升。

      同时,当前产能利用率偏低,企业内生的投资意愿本就不高。叠加反内卷政策影响,本轮资本开支增速还有进一步回落空间。反内卷投资,短期主要还是参考2016 年经验的主题投资,而中长期,这可能是盈利能力上台阶的关键因素。我们将后续中游制造供需格局改善,内卷叙事明显缓和,A 股盈利能力触底回升,视作牛市的重要拼图。所以,反内卷政策又是一个强化2026-27 年牛市核心区间判断的因素。

      二、短期,上证综指突破本身成为了一个投资故事,提升风险偏好。关注基本面趋势的投资者普遍相对谨慎,博弈这种预期的指数冲高也已出现。近期A 股强势提示市场更多关注长期积极因素,但也要承认,当下的基本面预期和赚钱效应累积还不是牛市级别。

      我们的大势研判观点不变:2026-27 年是牛市的核心区间,25Q4 指数可能有效突破,25Q3 维持中枢偏高震荡市判断。

      三、保险配置高股息(包括银行)是长期正确,但短期已在反映保险加速买入,这不是稳态,我们建议待市场关注度降低再配置。中美关税谈判成果开始显现,互联网平台资本开支可能迎来改善,构成国内AI 算力产业链的股价驱动力。反内卷的结构,短期市场关注度高的方向是电力设备、钢铁和建材;而2026 年中游制造供需格局改善的细分行业会明显增加。港币触及弱方保证,引发港股流动性担忧,但我们认为港股流动性波动是因不是果。维持战略看好港股的判断。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傅静涛/王胜/韦春泽 日期:2025-07-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