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五分钟全知道:如何看本轮“反内卷” 历史上“供给收缩”能否带来持续行情?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7-08 15:54:31
评论:0
25 年,反内卷掀起新一轮供给收缩的政策周期。历史上政策从供给端调节经济的案例主要是:10 年“拉闸限电”,16-17 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与“环保限产”,21 年双碳周期下的双控,分别对应着结构性行情。
10 年“拉闸限电”。2010 年上半年,在经济与政策的“交谊舞”下,周期风格大幅跑输,估值挤压至历史低位。10 年5 月中央对节能减排的决心显现,6 月后“电耗”成为政府考核直接目标,7 月各省开始拉闸限电,产量下降→价格上涨→产能利用率提高,逐步传导下周期股走出近半年的绝对与超额收益。
16-17 年“供给侧改革”。2015 年底,经济产能过剩、企业杠杆高企的问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需求侧刺激日渐失效,15 年“供给侧改革”提出。
供给收缩的政策脉络主要体现为“去产能”与“环保限产”两条主线,政策推进坚决且连贯,“盈利牵牛”为主导,16 年与17 年分别经历两轮典型供给收缩下周期股行情。
21 年“能耗双控”。2021 年全国两会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中国“双碳”元年。21 年的供给收缩以钢铁等高能耗行业为表率,限产政策自上而下推动明确,期间多地为达考核目标一度开始拉闸限电,导致工业品价格飙升,周期股随之迎来陡峭上涨。
三轮典型“供给收缩”下的四点启示。第一,由于推进难度大,市场每轮对于“供给收缩”的政策力度总是从“将信将疑”到“坚信不疑”;第二,股价滞后于政策与产量下滑、上涨需要看到工业品涨价、或产能利用率提升;第三,【经济周期类】资产占优,其中以供给收缩主导的行业为主,但需求侧若形成配合,辐射面更广;第四,行情终结于政策乏力或需求证伪。
如何看本轮“反内卷”的后续行情?第一,与历史上相似,由于牵扯各方利益、落实难度较大,本轮市场对于“反内卷”的形式和力度也存在观望期,行情斜率的提升还需要看到类似于历史上“壮士断腕”的政策信号。第二,工业品的行情启动可以直观观察价格,而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可以观察产量增速,以及产能利用率,股价往往领先于利润增速或ROE 的拐点,且利润率和周转率能够提升的行业股价弹性更大。第三,需求侧的验证影响“反内卷”的广度与深度,今年仍需观察年内广义财政/GDP 的比重能否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节奏低于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等。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晨明/郑恺 日期:2025-07-08
10 年“拉闸限电”。2010 年上半年,在经济与政策的“交谊舞”下,周期风格大幅跑输,估值挤压至历史低位。10 年5 月中央对节能减排的决心显现,6 月后“电耗”成为政府考核直接目标,7 月各省开始拉闸限电,产量下降→价格上涨→产能利用率提高,逐步传导下周期股走出近半年的绝对与超额收益。
16-17 年“供给侧改革”。2015 年底,经济产能过剩、企业杠杆高企的问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需求侧刺激日渐失效,15 年“供给侧改革”提出。
供给收缩的政策脉络主要体现为“去产能”与“环保限产”两条主线,政策推进坚决且连贯,“盈利牵牛”为主导,16 年与17 年分别经历两轮典型供给收缩下周期股行情。
21 年“能耗双控”。2021 年全国两会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中国“双碳”元年。21 年的供给收缩以钢铁等高能耗行业为表率,限产政策自上而下推动明确,期间多地为达考核目标一度开始拉闸限电,导致工业品价格飙升,周期股随之迎来陡峭上涨。
三轮典型“供给收缩”下的四点启示。第一,由于推进难度大,市场每轮对于“供给收缩”的政策力度总是从“将信将疑”到“坚信不疑”;第二,股价滞后于政策与产量下滑、上涨需要看到工业品涨价、或产能利用率提升;第三,【经济周期类】资产占优,其中以供给收缩主导的行业为主,但需求侧若形成配合,辐射面更广;第四,行情终结于政策乏力或需求证伪。
如何看本轮“反内卷”的后续行情?第一,与历史上相似,由于牵扯各方利益、落实难度较大,本轮市场对于“反内卷”的形式和力度也存在观望期,行情斜率的提升还需要看到类似于历史上“壮士断腕”的政策信号。第二,工业品的行情启动可以直观观察价格,而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可以观察产量增速,以及产能利用率,股价往往领先于利润增速或ROE 的拐点,且利润率和周转率能够提升的行业股价弹性更大。第三,需求侧的验证影响“反内卷”的广度与深度,今年仍需观察年内广义财政/GDP 的比重能否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节奏低于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等。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晨明/郑恺 日期:2025-07-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