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材料月报:半年度行情分析及展望
军工材料行情回顾:
6份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11.12%),军工(申万)指数(+10.89%),跑赢行业0.23个百分点。
上证综指(+2.90%),深证成指(+4.23%),创业板指(+8.02%);
涨跌幅前三:超卓航科(+20.41%)、佳力奇(+17.27%)、金天钛业(+15.33%);
涨跌幅后三:光启技术(-9.87%)、佳驰科技(-4.24%)、天力复合(4.22%)。
本月主要观点:
1、军工材料板块行情分析:
截至目前,“十四五”最后一年已过半,复盘2025年上半年军工材料板块行情,可以发现,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较年初上涨21.41%,涨幅明显领先于国防军工(申万)指数的18.29%、同时也高于大盘涨幅(上证综指+5.57%,深证成指+3.74%,创业板指+4.49%)。此外,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标的PE(TTM)也较年初上涨10.20%。
尽管军工材料板块2024年年报表现不佳,2025年一季报的业绩也尚未展示出拐点,但今年以来,印巴冲突、伊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提高了市场对于军工行业以及军贸市场的关注度,刺激行情的提升,带动军工材料板块以及具有军贸业务的相关企业行情修复
此外,“十四五”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国务院宣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将举行包括阅兵式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同时将展出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以及各类新型作战力量,也再次提升了市场对军工行业业绩修复以及新域新质领域“十五五”高速发展的预期,军工材料作为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同步受益
与此同时,2025年以来,不仅有多家军工材料上市公司公告了重大合同,还有多家军工材料上市公司披露了扩产计划,我们认为侧面反映了军工材料领域业绩或将迎来反转修复。
另外,年初以来,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同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海洋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爆发期,牵引高性能材料发展。
整体来看,我们对于2025年下半年军工材料业绩及行情持乐观态度业绩有望逐步修复,叠加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大飞机等高度活跃主题,将提振军工材料板块行情
2、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解读:
高性能材料与3D打印“强强联合”,创造更多成型可能性
北京微光启航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WG-1微光一号”中型液体复用运载火箭作为国内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火箭核心部件,同时结合3D打印工艺,实现火箭结构的极致减重。此外发动机也采用金属3D打印制造工艺,在提升制造可靠性的同时实现进一步减重。
另外,蔚来汽车携手德国智能短途出行品牌Lemmo,打造Zero碳纤维智能折叠电单车,航空级材料实现强度与轻量化的黄金结合。台球杆品牌KONLLEN发布旗下“拼尘”碳纤维系列球杆,作为职业选手首选型号。
总体来看,碳纤维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耐腐蚀、力学性能好等特点,作为战略性新兴材料,碳纤维在多个领域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碳纤维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由此也带动国产碳纤维市场的快速发展,从产品供不应求,到企业快速扩产扩能,再到随着新产能的快速增加及释放,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除了军品定型产品的稳定订单外,企业需要寻找新赛道、拓展新领域,从而保障持续发展而商业航天、国产大飞机、低空经济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碳纤维相关企业提供了市场新增量。
而无论是航空航天领域,还是汽车、高端体育器材、3C等消费领域对产品轻量化的要求愈发重视,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形的前沿工艺,能够实现复杂结构的快速制造,实现材料的最大化利用和结构的优化设计,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因此,3D打印技术与高性能材料的结合,为材料应用及成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5军工材料行业判断展望:
从军工材料上市公司业绩报告来看,2024年是军工材料领域企业压力明显,需求、价格的波动均不尽人意。但“黎明前是黑暗的”,我们寄希望于2025年行业的复苏,对军工材料行业有如下判断:
1、军工材料行业或逐步复苏。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尾之年,军工行业需求有望在2025年得到集中释放。军工材料作为军工行业的物质基础、在行业拐点到来之际,上游企业将充分受益。同时从近期相关碳纤维落地的大额订单来看,行业的确定性正在不断恢复。
2、降价背后低成本与高可靠之间的博弃取舍。
军品降价是需求放量与生产规模上台阶的客观规律,也是提升军费使用效率,国家低成本采购要求下必然结果。但在当前需求波动的环境下,降价与产品可靠性之间一定程度形成了学时之势,因此基于军工安全性要求的考虑下,我们认为,在需求未有大幅改善的情况下,持续的大幅度下降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符合工业品生产规律的。而随着行业需求的修复,以量换价是军工材料行业成熟的重要表现
3、多流水带来的新机遇
从军品采购的角度来看,军队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的军工供应商被处罚,暂停业务。无其是对于一些单流水环节,断链风险暴露。因此我们认为,产业链重塑整合、多流水发展超势将愈加明显:从军工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当下环境,军工公司正不断避免对单一业务领域、单一客户、单一型号装备的依赖,降低客户集中风险,防止某一业务暂停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军品渠道优势将逐渐弱化,产品的成本、技术、质量等优势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渠道壁垒的放开,对于一些产品优质的供应企业,正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4、材料多功能性要求日益提升,复合材料应重点关注。
目前在武器装备性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点特性,对材料的多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而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性材科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材料性能方面,还在于其可复合多功能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武器装备的复材应用比重有望持续提升。
5、增材制造、特种加工等材料制造新工艺迎来快速发展
在军工应用上,3D打印增材制造的应用拓展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正从以往的快速原型件向实际的轻量化、定制化零部件的批产应用发展。同时以超卓航科为首,增材制造维护和修复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些新的材料特种加工工艺,如纳米技术、等离子体喷涂、熔融沉积等,随着对武器装备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也有望得到更多的应用与发展
6、高端材料的新增“民用”市场开始带来第二曲线动力
高端材料“民用”市场给企业带来第二增长动力。除去军品方面的快速增长,材料技术的成熟也给行业带来了广阔的“民用”市场,为相关领域带来第二增长动力,如碳纤维在风电、氢能储存等新能源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高温合金方面,随着技术的成熟,燃气轮机上,也有望给高温合金市场再添发展动能
(1)低空经济为复合材料带来发展机遇。低空经济产业在2024年得到了市场充分的重视,无论是作为低空经济主导产业的无人机、还是成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的eVTOL,对机体轻质化、小型化、高性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需求迎来可广阔的市场空间。
(2)“大飞机”国产替代市场广阔。截至2025年5月,C919累计交付17架,分别交付给东航10架、国航3架、南航4架。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价值量占比在30%-35%,未来20年市场规模在3万亿以上,其中主要是机体材料。目前C919的机体材料仍然主要来自进口,而在国产替代的环境下,国内材料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民机的广阔市场。
(3)商业航天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带动新型热防护材料、耐高温、高导热等材料发展。商业航天作为空天信息产业与太空经济的核心基础已经开始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应用需求阶段。2025年,伴随多款商业火箭新型号即将首飞,巨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有望提速,商业航天有望进入发展快速成长期、进而带动火箭制造环节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变革,例如,经济性作为商业航天的核心问题,可复用火箭作为实现低成本发射的技术应用之一,对材料提出了较高要求,可关注新型热防护材料等方向;同时国内外企业竞相抢占有限的空天资源,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则星座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组网,这意味着在短时间内或将发射大量卫星,这就需要更大载荷的火箭,而火箭载荷的提升依赖于发动机推重比的提升,从而推动了耐高温、高导热等材料的发展
(4)机器人开年即火热,高强轻质化新材料发展或将提速。人形机器人作为2025年开年最热门领域之一,是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颠覆性产品。在人形机器人制造过程中,AI作为其大脑起到识别判断信息的作用,材料则支撑起了机器人的整个“驱体”,是人形机器人的物质基础,需要根据机器人的功能实现、应用场景等进行选择,其中高强度耐腐蚀的钛合金,轻量化高性能PEEK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成熟及应用,相关新材料也将迎来成长期
建议关注:
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简科技、佳力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抚顺特钢、钢研高纳、航材股份(高温合金);西部超导、宝钛股份、西部材料(钛合金);铂力特、超卓航科(增材制造);华秦科技、佳驰科技(隐身材料);北摩高科(碳碳复材)。
风险提示:
①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升高;
②军品降价对企业毛利率影响;
③宏观经济波动,对民品业务造成冲击
④军品采购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