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周报:GE将建造18MW海风样机,BC领先企业二季度扭亏
本周(7月7日-7月11日)新能源细分板块行情回顾。本周风电指数上涨2.83%,跑赢沪深300指数2.01个百分点。截至本周,Wind风电指数整体市盈率(PE TTM)为20.29倍。本周申万光伏设备指数(801735.SI)上涨7.25%,其中,申万光伏电池组件指数上涨6.15%,申万光伏加工设备指数上涨4.91%,申万光伏辅材指数上涨3.01%,当前光伏板块市盈率约34.05倍。本周储能指数(884790.WI)上涨2.02%,当前储能板块整体市盈率为30.89倍;氢能指数(8841063.WI)上涨2.4%,当前氢能板块整体市盈率为36.53倍。
本周重点话题
风电:GE将建造18MW海风样机。2025年7月3日,挪威水资源和能源管理局授权GE Vernova的子公司Georgine Wind在挪威建造和运营一台18MW单机容量的测试样机。此前,GE曾于2024年2月宣布搁置18MW海上风电机组计划,专注于15.5MW“主力机型”。海风整机环节的海外参与者主要为德国的西门子-歌美飒、丹麦的维斯塔斯以及美国的GE三家,主力机型单机容量为14-15MW。我们统计,截至目前,除GE外的海外海风整机企业尚未披露开发更大单机容量产品的计划。考虑到海上风机漫长的开发周期以及三家海外企业的财务状况,我们认为这三家企业开发18MW及以上的大兆瓦机组可能面临一定困难。与此同时,国内已有多家风机企业已经下线或安装单机容量16-18MW的海风机组,且大型化节奏仍在快速推进。2024年以来,GE已经发生三起海上风机叶片相关事故,存在质量问题的隐忧;与此同时,国内海风整机通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在海上风机单机容量方面赶超海外海风整机企业,构建起产品层面的技术优势,我们依然看好国内海风整机出口机遇。
光伏:BC领先企业二季度扭亏。近日,爱旭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至-2.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4.1亿元至-5.2亿元;其中,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2-1.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5至0.6亿元。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根据公司业绩预告,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转正,表明公司经营情况明显好转。公司归结2025Q2业绩扭亏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一方面,公司精准细分价值市场、价值场景,优化产品结构,ABC组件产销两旺,通过深耕欧澳日等高价值市场、高价值场景,海外销售占比显著提升,整体毛利率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公司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产品成本、期间费用持续下降、存货跌价损失大幅改善。爱旭股份二季度扭亏表明BC领先企业盈利情况呈现明显改善。随着未来规模效应的体现,BC企业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助力BC企业率先走出当前的内卷困境。
储能&氢能:山东储能调用刷新记录。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用电最吃紧的时刻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共有55个独立储能,89个新能源场站配套储能参与集中放电,总容量达825万千瓦,实际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随着光伏等新能源的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7月5日,山东中午新能源出力创历史新高,达6661.5万千瓦,其中光伏出力为5589.8万千瓦,但在晚间用电高峰时段,光伏出力几乎为零。巨大出力波动为电网平衡带来了极大挑战,而储能系统在风光新能源发电充裕时“充电”储存绿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支撑电网,实现用电负荷高峰时段的保供顶峰和应急支撑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考虑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结合当前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判断在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后,新型储能有望构建起更加市场化的新的商业模式,并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投资建议。风电方面,国内需求高景气,推动整体供需形势的改善和企业盈利水平的修复,同时海风产业链出海、深远海和漂浮式等方面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建议关注国内海风需求起量、风电整机盈利水平修复、海风整机出海以及漂浮式等方面的投资机会,推荐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电缆、亚星锚链等;光伏方面,短期供需形势较难明显改善,建议关注BC产业趋势等结构性机会,相关标的包括帝尔激光、爱旭股份、隆基绿能等;储能方面,海外非美大储市场机遇可期,推荐全球市场竞争力领先、估值较低的阳光电源;积极出海、海外业务基数较小的优质企业海博思创;新兴市场户储和欧洲工商储需求向好,推荐新兴市场实力领先的德业股份。氢能方面,关注在绿氢项目投资运营环节重点布局的企业,建议关注吉电股份。
风险提示。1)电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风电、光伏受宏观经济和用电需求的影响较大,如果电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可能影响新能源的开发节奏。2)部分环节竞争加剧的风险。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风电、光伏制造领域,部分环节可能因为参与者增加而竞争加剧。3)贸易保护现象加剧的风险。国内光伏制造、风电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部分环节出口比例较高,如果全球贸易保护现象加剧,将对相关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4)技术进步和降本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海上风电仍处于平价过渡期,如果后续降本速度不及预期,将对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产生负面影响;各类新型光伏电池的发展也依赖于后续的技术进步和降本情况,可能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