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市场可能误解了什么?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18 09:02:56
评论:0
市场对“反内卷”重视度明显上升,但对“内卷”的理解却有很大分歧;多数观点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理解,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除产量调控与自律约谈外,“反内卷”也有很多“隐藏手段”。
误解“内卷内涵”:“反内卷”=“反过剩”?
需求成因不同:“过剩”是需求下滑、供给被动过剩,“内卷”是需求强劲领域供给主动增加。供给侧改革前,地产基建需求走弱,高耗能行业产能被动过剩;当下外需表现更强,但外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下滑至历史最低水平(2.6 以下),内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虽在下行,但仍处于历史中位数,外需行业比内需行业更卷;外卖等服务业(非贸易部门)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也在内卷。
物价表现不同:“过剩”是企业因需求下滑跟随式降价,“内卷”是企业因需求强劲“降价无序竞争”。供给侧改革前,地产基建需求走弱,煤炭钢铁等PPI 随之明显回落,相关行业制造业投资也下行;当下内卷领域,盈利偏弱而制造业投资大幅扩张,外需领域投资增速更高(13%)。出口商品价格(同比-5%以下)甚至低于相同商品内销价格(同比-1%~-2.5%之间),反映主动降价内卷。
供给问题不同:供给侧改革前上中游、国企供给过剩,本轮反内卷是中下游、民企更内卷。观察固定资产周转率历史分位数,2016 年上游采选、原材料下行至历史最低位,目前处于历史分位数30%~40%附近。中游机械设备和下游在2016 年处于历史分位数40%~60%,但现在处于历史最低位;从企业属性看,当前民企固定资产周转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国企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50%)。
误解“针对领域”:“反内卷”=“中上游供给大幅收缩”?
高耗能行业已完成产能集中改造,大部分传统落后产能并不落后。2020 年以来,以钢铁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产能增速处于0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一度达20%以上,反映产能大规模节能改造;近两年,高耗能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但仍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2024 年中以来,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4%)罕见地持续高于用电量增速(1%),显示大规模产能改造后能耗已明显降低。
政策或针对部分中上游供给过快增长行业予以调控,但视角或相对更聚焦中下游。政策或仅对部分行业“超额生产”予以调控,譬如生猪、煤炭、光伏等,修复价格“超跌”问题。煤炭方面,用电需求偏弱,原煤产量增速却冲高至5%以上、导致煤价大跌,政策或适度进行产量调控;生猪方面,生猪存栏增速(2%)上升至近10 年高位,带动猪价也持续回落,未来生猪供给调控也有较大空间。
应避免中上游供给过度收缩导致价格“超涨”,约束“反内卷”政策效果,化工行业已在保供稳价。
供给侧改革时,上游价格大幅上升、改善企业盈利,但下游利润明显走弱。本轮内卷的是中下游,投资增加已令刚性成本上升。上游价格大涨将加剧下游成本压力;若金属价格上涨10%,将利空下游利润增速1.9 个百分点;钾肥等化工行业近期出现价格异常上涨问题,政策已在部署“保供稳价”。
误解“政策抓手”:“反内卷”只能依靠自律约谈?
经验显示,鼓励行业并购、提高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匹配相应托底政策,或是可行的政策组合。1)日韩经验:日本政府制定政策促进企业间交叉持股,避免过度竞争和外来企业的影响。
2)英美经验:美国钢铁工业面对产能过剩也采用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改革策略。3)德国经验:德国啤酒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坚持高标准酿造体系和地域风味差异化路径,构建“非价格竞争”生态。
反内卷并非需刺激过剩领域需求,而是发展非过剩领域需求(譬如服务业),并引导供给结构与长期需求结构转型方向适配。刺激内卷领域需求只会加剧内卷。反内卷需从根源上解决需求结构分化问题。发展其他领域需求、令需求结构再平衡,并引导供给结构适配需求转型;服务业需求端“三驾马车”空间巨大,供给端就业也不足,发展服务业能承接制造业就业,并破局“内卷”难题。
解决设备更新“监管套利”,也是重要手段,且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较小。行业购置新设备同时、并未同等幅度淘汰老设备,而是保留老设备、内卷出口;设备更新不影响固定资产余额,但外需行业固定资产增速明显上升;设备购置增速冲高,而处理老设备的废弃资源利用业增速同期却下滑近10个百分点;强制淘汰老设备非常必要,且由于新设备已购置,老设备减少对生产和就业影响或有限。
风险提示: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屠强/侯倩楠/耿佩璇 日期:2025-07-17
误解“内卷内涵”:“反内卷”=“反过剩”?
需求成因不同:“过剩”是需求下滑、供给被动过剩,“内卷”是需求强劲领域供给主动增加。供给侧改革前,地产基建需求走弱,高耗能行业产能被动过剩;当下外需表现更强,但外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下滑至历史最低水平(2.6 以下),内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虽在下行,但仍处于历史中位数,外需行业比内需行业更卷;外卖等服务业(非贸易部门)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也在内卷。
物价表现不同:“过剩”是企业因需求下滑跟随式降价,“内卷”是企业因需求强劲“降价无序竞争”。供给侧改革前,地产基建需求走弱,煤炭钢铁等PPI 随之明显回落,相关行业制造业投资也下行;当下内卷领域,盈利偏弱而制造业投资大幅扩张,外需领域投资增速更高(13%)。出口商品价格(同比-5%以下)甚至低于相同商品内销价格(同比-1%~-2.5%之间),反映主动降价内卷。
供给问题不同:供给侧改革前上中游、国企供给过剩,本轮反内卷是中下游、民企更内卷。观察固定资产周转率历史分位数,2016 年上游采选、原材料下行至历史最低位,目前处于历史分位数30%~40%附近。中游机械设备和下游在2016 年处于历史分位数40%~60%,但现在处于历史最低位;从企业属性看,当前民企固定资产周转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国企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50%)。
误解“针对领域”:“反内卷”=“中上游供给大幅收缩”?
高耗能行业已完成产能集中改造,大部分传统落后产能并不落后。2020 年以来,以钢铁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产能增速处于0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一度达20%以上,反映产能大规模节能改造;近两年,高耗能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但仍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2024 年中以来,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4%)罕见地持续高于用电量增速(1%),显示大规模产能改造后能耗已明显降低。
政策或针对部分中上游供给过快增长行业予以调控,但视角或相对更聚焦中下游。政策或仅对部分行业“超额生产”予以调控,譬如生猪、煤炭、光伏等,修复价格“超跌”问题。煤炭方面,用电需求偏弱,原煤产量增速却冲高至5%以上、导致煤价大跌,政策或适度进行产量调控;生猪方面,生猪存栏增速(2%)上升至近10 年高位,带动猪价也持续回落,未来生猪供给调控也有较大空间。
应避免中上游供给过度收缩导致价格“超涨”,约束“反内卷”政策效果,化工行业已在保供稳价。
供给侧改革时,上游价格大幅上升、改善企业盈利,但下游利润明显走弱。本轮内卷的是中下游,投资增加已令刚性成本上升。上游价格大涨将加剧下游成本压力;若金属价格上涨10%,将利空下游利润增速1.9 个百分点;钾肥等化工行业近期出现价格异常上涨问题,政策已在部署“保供稳价”。
误解“政策抓手”:“反内卷”只能依靠自律约谈?
经验显示,鼓励行业并购、提高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匹配相应托底政策,或是可行的政策组合。1)日韩经验:日本政府制定政策促进企业间交叉持股,避免过度竞争和外来企业的影响。
2)英美经验:美国钢铁工业面对产能过剩也采用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改革策略。3)德国经验:德国啤酒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坚持高标准酿造体系和地域风味差异化路径,构建“非价格竞争”生态。
反内卷并非需刺激过剩领域需求,而是发展非过剩领域需求(譬如服务业),并引导供给结构与长期需求结构转型方向适配。刺激内卷领域需求只会加剧内卷。反内卷需从根源上解决需求结构分化问题。发展其他领域需求、令需求结构再平衡,并引导供给结构适配需求转型;服务业需求端“三驾马车”空间巨大,供给端就业也不足,发展服务业能承接制造业就业,并破局“内卷”难题。
解决设备更新“监管套利”,也是重要手段,且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较小。行业购置新设备同时、并未同等幅度淘汰老设备,而是保留老设备、内卷出口;设备更新不影响固定资产余额,但外需行业固定资产增速明显上升;设备购置增速冲高,而处理老设备的废弃资源利用业增速同期却下滑近10个百分点;强制淘汰老设备非常必要,且由于新设备已购置,老设备减少对生产和就业影响或有限。
风险提示: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屠强/侯倩楠/耿佩璇 日期:2025-07-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