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险资打头阵
复盘与思考:
1 月23 日,股市上演分化行情,红利上涨,科创板块回调,债市短端上行,长端表现则相对稳定。上证指数、沪深300 指数上涨0.51%、0.18%,科创50 下跌0.95%,创业板指下跌0.37%;小盘股表现同样偏弱,中证2000 下跌0.26%;中证可转债指数下跌0.02%;10 年国债收益率上行0.4bp 至1.66%,30 年国债收益率与前一日基本持平,为1.90%。商品市场方面,基建地产类商品价格增减互现,螺纹钢、铁矿石分别上涨0.57%、0.44%,玻璃、沥青价格分别下跌0.72%、0.27%;工业金属中,铜价下跌0.78%。贵金属方面,黄金价格上涨0.41%,而白银价格则下跌1.03%。
央行净投放缩量,资金面趋紧继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CNEX 资金情绪指数开盘便已处于65 点的紧张位置,交易所隔夜成本也在2.5%-2.6%的高位区间;9 点20 分左右,央行公布14 天逆回购投放规模为4800 亿元,叠加今日到期量偏高,合计净投放1395 亿元,较过去两日的1980、2010 亿元明显下降。公开操作后,资金压力迅速反应到价格端,10 点后CNEX 资金情绪指数上升至71 点,同时交易所隔夜及7 天利率均上升至3.0%之上。时至午后,随着银行融出增加,资金面情绪略有缓和,CNEX 资金情绪指数也回落至58,但交易所隔夜利率依然位于3.5%之上的高位。全天来看,GC001、GC007 分别较前一日上行67bp、44bp 至2.56%、2.77%;R001、R007 分别较前一日上行47bp、38bp 至2.47%、2.74%,资金面仍然维持较大压力。
受到资金收紧的影响,短端利率明显上行。近期资金利率与短债收益率倒挂,机构主动去杠杆,年初至22 日基金类机构已卸掉了约2400 亿元的杠杆。今日资金延续偏紧态势,3 年及以内政金债收益率上行幅度普遍在4-5bp,国债则在2-3bp。同业存单二级收益率也在上行,且短期限的上行幅度相对更大,倒挂加剧,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期存单收益率分别上行15bp、8bp、4bp、4bp,至2.20%、1.97%、1.87%、1.75%。一二级利差也在扩大,国有行1 个月期一二级利差为50bp,前一交易日为35bp,9 个月期利差为8bp,前一日为5bp。从机构行为视角来看,近期理财、货基等同业存单刚需机构也开始大额减持存单,1 月21 日分别净卖出167、196 亿。背后原因,除了春节取现需求之外,近期同业存单利率持续上行,机构可能卖出止损,转向出回购。
长端利率表现则相对坚挺。长端利率全天先下后上,总体表现平稳,10 年国债收益率上行不到1bp,30 年国债收益率则基本持平。长端利率的变化与我们在月度报告《莫在黎明前却步》中的推测一致——近期的预期扰动可能只会影响长端利率下行的节奏,但很难出现趋势性逆转,而近期的震荡阶段也可能成为长端利率债难得的配置窗口。
A 股小幅震荡,全天成交额13695 亿元,较昨日(1 月22 日)放量2218 亿元,较五日均值放量1530 亿元。
全市场45%的个股实现上涨,较昨日的19%有所上升;46 只个股涨停,少于昨日的48 只。分市值来看,大盘品种表现领先,沪深300 上涨0.18%,而中证500 和中证1000 则分别下跌0.41%和0.46%。风格层面,国证价值指数上涨1.09%,而成长指数则下跌0.52%。分行业来看,大金融板块领涨,银行和非银金融分别上涨2.30%和1.33%; 科技行情回落,通信、电子、国防军工和计算机分别下跌1.48%、1.48%、0.87%和0.23%。
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推动权益价格中枢上升。《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和1 月23 日早间的新闻发布会,主要从两个角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一是提升实际投资比例,例如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 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 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 股等;二是延长考核周期,例如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等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这些举措有助于提振市场对增量资金入市的预期,推动权益价格中枢上升。
险资或将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主力。一方面,当前新增保费的股票投资比例相对有限。从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2024 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四家大型国有险企2024 年上半年新增保费共12990亿元。若以股票+基金投资额作为广义的A 股投资额来计算,四家险企2024 年上半年新增股票投资额819 亿元,新增基金投资额803 亿元,两者相加占新增保费的12.5%(且其中不乏港股投资),与30%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拓展到整个保险行业,2023 年我国新增保费收入5.1 万亿元,新增股票及股权投资额占比仅2.8%,指向险资入市仍然存在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若险资增量资金入市,对A 股行情或存在显著的支撑作用。若四家险企2024 年上半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A 股投资,则将在半年内贡献接近3900 亿元增量资金,占2024 年初沪深两市A 股流通市值的0.6%。
拓展到整个保险行业,2024 年前11 个月我国保费收入约为5.4 万亿元,若投资A 股比例均以30%来计算,则贡献约1.6 万亿元增量资金,占2024 年初沪深两市A 股流通市值的2.5%。这意味着险资入市对A 股行情的支撑作用或较为显著。
高股息资产(尤其是银行股)作为险资偏好的风格,或将是险资入市时增配的主要方向。从2024 第三季度披露的社保基金持仓来看,银行股市值占比达46.9%,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险资配置权益资产时的偏好。事实上,当前纯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下行预期相对有限,险资本身即存在配置红利股的倾向。2024 年末银行股逆势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即与险资的增配行为相关。
公募基金投资A 股的增量资金或将更加稳定。回顾公募基金持有A 股市值变化,2019 年、2020 年和2021年分别增长66.2%、98.9%和32.6%,而2022 年和2023 年则减少13.8%和6.6%。2024 年公募基金持有A 股市值5.9 万亿元,较2023 年增长13.4%。这一变化趋势显示出,近年来公募基金持有A 股市值变化基本与行情强弱相关。从这一角度来看,“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 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的政策指导,意味着未来公募基金增量资金的预期将更加稳定,有助于强化市场的底线思维。
整体来看,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提振市场对增量资金入市的预期,推动权益价格中枢上升。险资或将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主力,对A 股行情或存在显著的支撑作用,高股息品种有望获益。同时,公募基金投资A 股的增量资金将更加稳定。此外,实施长周期考核的举措有助于增强资金博弈中长期收益的动力,“赚取收益即兑现”的倾向有望减弱,对权益行情同样存在支撑作用。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